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探究

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探究

ID:46887317

大小:85.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8

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探究_第1页
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探究_第2页
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探究_第3页
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探究_第4页
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探究I摘要:本文討論魏晉玄學中郭象注莊的基本哲學問題,作爲玄學時代的理論家,郭象的註解性作品不僅反應了玄學的精神以及建構了玄學思辨的哲學觀點,更且在中國哲學發展史上也建立了新的哲學問題意識,此即反應在本體論哲學問題上的新的思考進路。郭象提出一個「玄冥之境」的槪念以處理萬物共生的根據問題,但是最高道體是不存在的,因爲物自生爾,所以工夫是任而不助。本文即將討論對於這樣的理論進路的成立的可能性問題,亦即作爲本體論哲學問題意識屮的觀點主張在郭象的脈絡屮如何能夠合理地轉化爲工夫哲學的命題根據的問題。本文將指出,郭象的哲學思考是要提出一個既

2、能保存自己的本性又能存活於世俗中的安於現狀的哲學命題,於是對意義與口的的本體論問題提出物自生爾的主張而否定了整體存在界有一個統一原理的可能,因此提出一個獨化於玄冥的空洞的槪念作爲萬物共生的基礎,由於「玄冥之境」乃不可知爾,於是容許了經驗的世界充滿了存在的紛紜卻也各適其性的意境,這就使得本體工夫的論理格式出現了一種缺乏統•一原理的保證卻要在自我個性中自作逍遙的型態。本文要指出郭象之作顯現了本體與工夫割裂的理論缺點,既不能爲儒家張本,亦不足爲道家開路,理論上的嚐試終究只是一個悲劇時代的知識份子的心靈慰藉。但由中所見出的本體論哲學基本問題的分疏,卻有助於筆

3、者強化屮國哲學基本哲學問題硏究法的理論架構。即如何適爲調和本體論的兩路思維於體系中的同一適用性。關鍵詞:郭象、老子、莊子、玄冥之境、跡本論—、前言:本文所謂的「基本哲學問題」,是對傳統中國哲學硏究的解釋架構意義下的基本哲學問題,筆者認爲在中國哲學的形上學硏究進程中,面對諸多當代詮釋的爭議,唯有重新反省屮阈哲學的理論特質,方能提出既能準確詮解屮阈哲學乂能繼續發揮1本文已發表於2001年4月,<魏晉玄學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下),香港《人文論壇》二千零壹年四月第八十八期香港人文哲學會出版。2001年3月,<魏晉玄學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上),香港《人文論壇》

4、二千零壹年三月第八十七期,香港人文哲學會出版。本文重新修訂以作爲授課教材之用。刖造體系的解釋架構,這當然也就是一個針對屮國哲學方法論建構的理論硏究工作。筆者近年來多次以「工夫理論與境界哲學爲中心的基本哲學問題硏究法」作爲建立中國哲學解釋體系的方法論的嘗試,認爲中國哲學在富有實踐特質的天道論理論建構上應該重視以工夫理論與境界哲學配合本體論哲學及宇宙論哲學之四方架構作爲建構屮國哲學的形上學體系的解釋架構,也在這樣的觀點下,持續以哲學史上各家學派的原典詮釋工作來建立更多的對於此一基本哲學問題硏究法的使用經驗,本文之作即企圖藉由主要是本體論哲學進路的郭象哲學

5、之詮釋體系的探究,爲屮國哲學的本體論哲學在義理特質上進行解析,希冀有以增進屮阈哲學硏究屮的方法論內涵。二、郭象詮解莊子的本體論哲學建構郭象是一個有一致性哲學觀念建構的理論家,但是筆者認爲他對莊子哲學的解讀卻是有著根本宗旨把握上的錯誤,雖然對於莊學精神把握錯誤,但是對於莊書通篇注解之功卻也明示了一個郭象玄學的哲學體系,郭象鉛解莊子卻並不妨礙其爲一完整的哲學理論構作者,一個哲學體系的成功乃決定於哲學體系構作的完備一致性,並不決定於哲學立場的方向,筆者認爲郭象哲學方向不同於莊子,但是郭象卻創造了他自己的理論型態,成爲道家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個新型態的哲學體系。

6、郭象是一個本體論哲學進路的理論思維工作者,然而郭象注莊之本體論觀點,卻爲一對於本體之道之否定者,即爲否定一有價値之根源的道體之存在者,郭象的本體論主張一個空無的道體,亦即是對於這個道體的存在的否定。作爲整體存在界的總原理意義下的道體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物自生爾的個物自性而已,而個物自性是爲何而爲此一性份的呢?「不知也」,既言不知,即言其並無一更高的原理以爲根據,至於所有個物之共存的和諧如何而有呢?「獨化於玄冥之境也J。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說法,「玄冥之境」的意義也是一個意義上的空無,當郭象建立了在道體的這幾個層次上的論說之後,一切價値上的言談便缺乏了

7、形上的依據,價値的活動便完全是個物自性的自我定位,並且這個自我定位依然缺乏超越的根據,沒有任何一個層次的原理可以作爲這個價値活動的根據,這就是郭象將道體獨化於「玄冥之境」的理論結果。既然沒有任一層次的原理可以作爲價値的依據,那麼郭象言於人世活動的意義就成爲只是個人依其適性之口況而取其作爲之方向了,他所說的「跡本論」就成了只是一種漂亮的話語-因爲既無本體,又何來跡本呢?2:牟宗三先生對於郭象所言之跡本論之說者頗有相契,且多有言及並發揮之,此卻正爲作者所反對者。參見:「現實的日常生活是「迹」,而無是「本」,這就是「迹本論」,這是魏晉時提出的一個新觀念。「

8、迹本」的觀念首先發自王弼,提出來後支配了很長的時間,一直下貫到南北朝峙期。王本體論的道體不存,作爲工夫嶄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