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探究

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探究

ID:46885253

大小:7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探究_第1页
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探究_第2页
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探究_第3页
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探究_第4页
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花紫薇叶石油瞇部位化学成分探究大花紫薇是一种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及菲律宾等国家的大乔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这一植物的药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摘要】目的研究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Linn.)Pers叶中石油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等分离手段对大花紫薇叶的石油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acid,1)、2α-轻基熊果酸(corosoli

2、cacid,2)、2α基白桦脂酸(alphitolicacid,3)、积雪草酸(asiaticacid,4)、β-谷笛醇(β-sitosterol,5)、正三十二醇(dotriacontanol,6)、胡萝卜昔(daucosterol,7)、蒲公英笛醇乙酸酯(taraxasterolacetate,8)、β-谷笛醇乙酸酯(β-sitosterolacetate,9)、(2α,3β)-乌索-12-烯-2,3,28-三醇[(2α,3β)-urs~12-ene-2,3,28

3、-triol,10)]。结论化合物4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关键词】大花紫薇;化学成分;结构鉴定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Linn.)Pers为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又名大叶紫薇、大果紫薇,系一种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及菲律宾等国家的大乔木,在我国广东、广西及福建地区常栽培供观赏[1]。近年来大花紫薇已经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为了充分利用大花紫薇这一潜在药用资源,本文对采集福建漳州地区的大花紫薇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现报道其中石油瞇部位10个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结果。1材料与仪器1.1药材样品于2006-09采于福建漳

4、州,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药学部陈万生教授鉴定为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Linn.)Pers的叶。1.2仪器熔点用日本Yanaco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质谱用VarianMAT-212型质谱仪测定;核磁共振谱用Bruker-speckospinAC-600P型核磁共振仪测定(600MHz)o1.3材料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硅胶均为烟台江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Sephadex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薄层层析通过碘蒸气和10%硫酸乙醇液显色;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2方法2.1提取与分离取

5、福建漳州产大花紫薇落叶44.0kg粉碎,80%乙醇浸泡渗漉,浓缩干燥得浸膏3.45kgo浸膏用水混悬,依次用石油瞇、醋酸乙酯、正丁醇反复萃取,得到石油瞇部位(2.02%)、醋酸乙酯部位(9.96%)、正丁醇部位(28.34%).水部位(42.86%)o将石油醞部位60.0g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石油瞇-乙酸乙酯梯度洗脱,经硅胶和SephadexLH-20柱层析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化合物l(0.8g),2(150mg),3(10mg),4(0.9g),5(150mg),6(30mg),7(2g),8(20mg),9(70mg),10(100mg)o2.2结构鉴定

6、2.2.1化合物1白色粉末(甲醇),mp:260〜2629。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呈阳性。ESI-MSm/z479[M+Na]+,1H-NMR谱中烯氢质子信号δ5.46和13C-NMR谱中双键碳信号δ139.2(C-13)和δ125.6(C-12)提示该化合物为乌索烷型三菇。13C-NMR(C5D5N,150MHz,TMS)δ:39.l(C-l),28.1(C-2),78.1(C-3),39.4(C-4),53.5(C-5),18.7(C-6),33.5(C-7),39.4(C-8),24.8(

7、C-11),125.6(C-12),31.0(C-15),23.6(C-16),1(C-19),38.9(C-20),48.0(C-9),37.2(C-10),139.2(C-13),42.5(C-14),33.7(C-17),55.8(C-18),28.6(C-21),37.2(C-22),28.7(C-23),16.5(C-24),15.6(025),17.4(026),23.6(C-27),179.8(C-28),17.4(029),21.4(030)。1H-NMR.13C-NMR数据与文献[2]对照,基本一致,因此鉴定化合物1为熊果酸(Ursolicac

8、id)o2.2.2化合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