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3(探究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省高屮物理学科探究性教学案例评比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学案例撰写人钱乐勇单位乐清市大荆中学推荐人指导人单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一、教材分析:rti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但书上只是由a二(vt-v0)/t的数学变形,这样使学生不了解物理过程。由平均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导出位移公式,再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分析解快简单的实际问题。整节中符合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逻辑程序。二、教学目标:1・根据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3.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解决简
2、单的实际问题三、设计思路:先让学生解释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再以例1,2逐步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以例题使学生有更深程的理解。然后提出平均速度,再让学生由2(Vi+v°)/2推出位移公式。整个过程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个质点同时以不同初速度和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四、教学准备:准备flash制作课件一个。五、教学过程:教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加速度,那么a=6m/s2有什么物理意义。学生:表示每经过Is,速度增加了6m/s。教师:说的很好!那么加速度a=-6m/s2呢?学生:表示每经过1秒,速度减少为6m/so教师:加速度表示每经过1秒,速度
3、的增加量(减少量),先请同学们做下面这道题。例1:一辆汽车以3m/s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问:第Is末,2s末,3s末,及第7s,t末的速度。(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思考)a=2m/s2v0=3m/sVoV1v2v3v7vt35(3+2)7(3+2*2)9(3+2*3)17(3+2*7)3+2t例2:—辆汽车以v°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问:第t末的速度。学生立刻冋答出来:比=v0+at上式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关系:vt=vo+atvt-v0(上节课a二一i—数学换舞v(=v°+at)教师:下面我们做例题更深入理解例3:
4、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a=6m/s2,如果必须在于2s内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少?(让学生思考1分钟)教师:请问:在本题中,初速度,末速度各是什么?学生:汽车在紧急刹车前速度为初速度v。,2s末速度为末速度。教师:很好!本题中要求的v。?(教师板书:解:Tvt=0,a=-6m/s2,vt=v0+at•Iv0=v「at=0・2*(・6)=l2m/s(出示flash课件,演示汽车刹车情况)教师: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其速度有何特点。学生:速度是匀均变化的。教师:那好,初速度为V。,末速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谁能说出平均速度是什么?学牛
5、,……教师:数学屮等差数列大家已经学了,等差数列a2an也是均—ai+an匀变化的,可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对比。其a二〒例3、5、7、9的平均值为(3+5)/2=4学生:丁二Yo+w?教师:对极了!其速度是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平均值,所以「=沁只能适用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教师:如某一点做匀变速运动,初速度为V。,末速度J时间t,求位移S。(给学生3分钟时间,部分学生能写出)学生:s=vt=V()+Vtt教师:如加速度为a,还可变成什么式子?学生:s=vo+vttJ99IVi=v0+at►s=vot+at2/2①J"£=v()+Vt『
6、v?v(Vo+Vt
7、)(vt-v0)It=VrVo►s=25②a►2as=vt2-v0~s=Vo+Mt=v(-at+vtt=Vtt-at2/2③??教师:很好?以上几条都是对的:位移公式例题:一辆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然后以lm/s?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从加快行驶开始,经12s行驶了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分析:Ftls二vot+at2/2请写出各量:a=1m/s2,t=12s,s=180m求vo.解:Vs=vot+at2/2/.vo=s/t-at/2=180/12-1*12/2=15-6=9m/s课后题:p33、1,2,6o六、评价方案经过具体实践,此方案可行,符合
8、物理规律逻辑,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好领悟,掌握知识和培养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关于新教材的几点探讨耍以新教贯穿于新教材之中。教学中经常有两种极端走向,一种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另一种是过于让学生自己学,教师只是很少引导作用。这两种实际都不对,前一种是传统教学模式,很少锻练学生思考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好,但创新思维能力差;后一种教学模式过于培养学生能力,但到后来基础差。我认为教学应该是能力和知识同步进行,以本文教案为例,谈谈口己的几看法。1、重视前后相接这是由人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人对事物的认总是逐步深入,对新知识的认识总是在相
9、关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换言之,对旧知识认识地越好,接受新知识相对来说就越快。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