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55881
大小:15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8
《肌注后局部硬结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肌注后局部硬结的防治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注射部位常易形成硬结,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产生硬结的原因肌注发生硬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药物吸收缓慢或注射的深度不够,与药物种类、注射方法、体质因素有关。一、药物因素1、某些药物的溶解度很小,如黄体酮油剂,肌内注射处常因吸收缓慢而形成硬结。又如氯喹、土霉素、可的松、地高辛等,在注射部位极易析出药物结晶,难以吸收,形成肿块。2、还有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霉素、林可霉素和氨茶碱、硫酸阿托品,用于治疗贫血的铁剂等,注射后都容易出现硬结、疼痛现象。二、注射因素1、因肌注深度不够,
2、肌注药物注入脂肪层,而未达到肌肉层时,药液在脂肪层内停留时间较长,结晶析出刺激组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包绕结晶体形成硬结。2、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肌注,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则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如长期肌肉注射胰岛素,就会出现局部皮肤硬结、红斑甚至感染。3、病人接受注射时精神过度紧张,肌肉不能放松而造成的;或者是比较胖,致使针头刺入深度不够,而将药液注入脂肪层里,由于那里血管较少,不易被组织吸收,以至在注射部位产生硬结现象。4、每次给药量过多,超过5mL就增加了形成硬结的机会。三、体质因素1、当病人长期卧床时,其肌肉活动量相对减少,局部组织的供血量也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变慢,逐渐
3、形成硬结。2、接种疫苗,如接种百白破引起的硬结,接种部位有红肿热痛痒并可伴有低热等症状。3、疤痕体质的人。预防对策1交替更换注射部位 需长期肌注给药者可采用三角肌、臀肌、股外侧肌等部位有计划地交替进行。若反复连续在一处注射,即使将药物注入到肌层,也同样可以形成硬结。因而只有在保证将药物注入肌层的前提下,交替更换注射部位,以减少药物在局部的滞留,降低药物对局部的化学刺激,才能有效地预防硬结的形成。2减轻药物对局部的化学性刺激 有的药物刺激性非常大,如青霉素G肌注时不仅疼痛厉害,也易产生硬结。为降低其刺激性,临床上曾一度使用苯甲醇作溶媒,虽镇痛效果好,但因加速了硬结的形成,影响药
4、物疗效而被淘汰。之后又试用0.2%盐酸利多卡因作溶媒,不易形成硬结,此外还用灭菌注射用水和0.9%NaCl作溶媒,有人通过实验认为,0.9%NaCl作溶媒,肌注后不仅局部剧痛,产生硬结也多,灭菌注射用水产生硬结最少,但肌注后引起剧痛。3避免注射微粒的产生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开启蜡封瓶装药物的铝盖后,必须用酒精梯球擦净橡皮塞面上的蜡屑,安瓿禁用长镊敲打,并采取正确的吸药方法,即略倾安瓿,使药液低于颈口,将针头插到安瓿中部吸药,可有效地减少玻璃微粒进入药液。4减轻对注射局部的机械性损伤 进针后要按正规操作,妥善固定针栓,避免晃动针头,推药要均匀,同时应选用锐利无钩针头,以免加重肌
5、纤维损伤。5根据体型选择合适的针头或注射部位可使局部肿痛和硬结率明显下降。然而随着针头长度的增加,直径也相应增大,对肌纤维的损伤也随之增加,因此给极度肥胖者肌注时,尽量不选臂大肌,可选脂肪层相对较薄的三角肌、臀中肌、臀小肌或股外侧肌。注射三角肌比股外侧肌吸收快,臀部最慢。此外,小腿三头肌肌腹发达,血液供应丰富,利于药物吸收,也适宜作肌注部位。6对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肌注给药,对难以吸收的药物也应限制注射剂量。7每次肌注后给予局部按摩或湿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治疗方法1、湿热敷:将湿毛巾浸在60~70℃的热水中(亦可加入50%硫酸镁溶液),拧干后敷于患处,每3-5分钟换
6、1次,持续20~30分钟,每天可3-4次。如果配合按摩效果会更好。此法可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注射部位药液的吸收,起到消肿散结的作用。越早热敷效果越好。2、土豆片贴敷法:新鲜土豆切成片,约0.5—1厘米厚贴于患处,(土豆片略大于硬结),用纱布条固定,每日换一片,一般外敷几天就可以使硬块消退。没有土豆也可用鲜白萝卜替代。还可将新鲜土豆切碎,加适量食醋捣成泥状,涂于硬结处。3、伤湿止痛膏贴敷法(孕妇忌用):将伤湿止痛膏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硬结处,再用热水袋装热水热敷10—15分钟,每天1—2次,一般2—3天见效。4、云南白药外敷法:取云南白药一瓶以白醋调之,捏成薄饼贴于硬结上
7、(饼略大于硬结)固定好2—3天有效。5、仙人掌外敷:取仙人掌一片,去掉芒刺,捣如泥状,敷在硬结处,用纱布盖好固定,每日一次。6、冰片涂擦法:方法是取冰片2—3克(药店里有买),溶于75%的酒精30毫升中,冰片溶解后,用无菌纱布浸溶液涂擦硬结,每次5—10分钟,每天一次,常3—5天见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