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ID:46839864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1页
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2页
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3页
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4页
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屮的作用。方法:将95例患者分为透刺电针加TDP(治疗组)50例,透刺电针(对照组)45例,对照组针刺患者太阳、阳白、合谷等穴,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Po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透刺加电针基础上加用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较好。【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电针;TDP【中图分类号IR246.6【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92—0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透刺电针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5例均为门诊患者,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屮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6〜50岁,病程1d〜1个月,多为2周以内。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16〜51岁,病程2d〜1个月,多为2周以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

3、合,流泪,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食物滞留齿颊之间,部分患者伴有患侧茎乳突压痛,舌前2/3味觉消失,排除因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头部外伤等因索造成的面神经损害。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1]O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1.2.1治疗组1.2.1.1取穴:地仓、水沟、颤醪、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牵正(耳垂前方0.5寸处)、合谷1.2.1.2治法:每次选穴4〜5穴,穴位交替选用。面部穴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

4、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四白;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进针后调整至患者出现酸、麻、胀等得气后,先釆用快速捻转补泻法,一般频率为80-150r/min,然后用上海产BT701-1B型电针仪,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

5、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伴冇患侧茎乳突压痛者早期不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太阳、合谷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用TDP灯照射,灯与皮肤距离为20厘米左右,照射时间约15〜30分钟。为防止电磁波损伤眼睛,照射前,宜以3X3厘米纱布数层或纸板将患者双眼掩盖住。在照

6、射过程屮,要调整灯距,以免灼伤皮肤。亦可电针后,留针照射。照射完毕出针,再按摩10〜15分钟。每H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1.2.2对照组:针刺取穴操作、电针,治疗疗程均同治疗组,只是不应用TDPo2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外观如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木消失,面部静止时外观如常,做表情时有轻微功能障碍;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改善,做表情时尚可见一定的功能障碍;无效:经治疗症状、体征无改善。3结果两组疗效比较(例)冇效率93%,冇效率74.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

7、4讨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口眼歪斜”,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中头面阳明脉络,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养而发病。《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咽候》指出:“偏风口瞄是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Z,使其经筋偏急而不调,故令口唱僻也。”说明本病是由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而得。多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三阳经筋受阻失用是该病的关键。手足三阳经筋均上行于面,分布在额、目上、目下、目外眦、鼻旁、额、耳前、

8、耳后、颊、口旁等部位,与西医解剖学的表情肌相吻合,本组病例用穴也与其相符。西医认为本病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部分患者是因为局部风吹或着凉而起病,故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头7Lh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