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5596
大小:7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郭沫若译《鲁拜集》文体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郭沫若译《鲁拜集》文体浅论郭沫若译《鲁拜集》文体浅论摘要:作为《鲁拜集》的第一个完整中译本,郭沫若的翻译已过去将近一百年,这期间新产生的中译本,不下十个。然而,郭译仍然深受欢迎,不断重印。按说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语言,郭译本理应被淘汰了,但它依然生机勃勃,似乎不可替代。这其中有何诀窍?笔者以为主要是文体丰富,不拘一格,特别是语言使用方而,文言、白话并用,加上对称结构和离骚体的出现,使得整部译诗错落有致、抑扬顿挫、精彩纷呈,是以不可取代。关键词:鲁拜集郭沫若文体语言波斯十一世纪的伟大抒情诗人欧玛尔・海
2、亚姆,留下一部四行诗集Rubaiyat,悄然离世。此后数百年间,人们只知道他是著名的学者、天文学家,直到十九世纪英国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将其诗集译为英文,才使这位被埋没的天才诗人重见天日o又过了近一个世纪,中国人才读到了这部跟我们的绝句非常相似的作品,这耍归功于首次将菲译全部转译为中文的著名诗人郭沫若。郭译本一出,赞赏者颇多,批评者也不少,闻一多曾撰文讨论,屠岸曾去信质疑,但郭沫若认为菲氏是对海亚姆的创造性翻译,并没有忠实于原文,他也是对菲氏的创造性翻译,故虽有错,亦不改。事实也如此,应该说郭译
3、是瑕不掩瑜,非常成功,有论者认为:“无论是菲茨杰拉德的英译还是郭沫若的汉译,都被公认为经久不衰的佳译。”(郭著章,1999:68)所以后来虽有李霁野和黄克孙等的绝句译本,还有黄杲❷和张鸿年等的白话译本,但都不如郭沫若的译本流行。郭译为什么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原因自然很多,但笔者以为,文体的妙用至关重耍,本文拟就这方面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郭沫若以诗人译诗,有写诗的丰富实践经验,加以自己精深的中英文修养,自然举重若轻,坦言“有好几首也译得相当满意。”(郭沫若,2003,6)在笔者看來,他的译木之
4、所以胜出,就胜在文体。李霁野和黄克孙的五、七言体,过于古奥、整齐、单一,与时代脱节,除少数热爱古诗的读者,自然乏人问津;黄杲❷和张鸿年的纯白话译本,乂过于直口、浅显,读来诗味大失,也难流行。唯有郭译本不拘文体语言,文言、白话、文白相杂,甚至骚体,都信手拈来,为他所用,故译文错落有致、抑扬顿挫、精彩纷呈,既不致晦涩难懂,乂不致淡而无味,真可谓恰到好处。下文具体论述。一、白话的魅力郭译总的说來还是以口话为主,不过多使用文言词汇和句法。就是这样的白话译文,读起来也有一种典雅的味道,不像后来的口话译文那
5、样,这与译者的修养自然分不开。不仅如此,郭译很有一种举重若轻、删繁就简的功夫在里面,读者只要和其它译文进行比较,或自己动手去译就知道了。我在此仅举•例,即开篇第…首:原文:Wake!Forthesun,whoscatterdintoflightTheStarsbeforehimfromtheFieldofNight,DrivesNightalongwiththemfromHeav?n,andstrikesTheSutan?sTurretwithaShaftofLight・译文:醒呀!太阳驱散了群
6、星,暗夜从空中逃遁,灿烂的金箭,射中了苏丹的高範。(同上,3)此诗原文实词和虚词一共三十四个,而郭沫若的译文却只有二十九个字。众所周知,一个英文单词译成中文,往往不止一个汉字,也就是说,一篇普通的英文资料,翻译成汉语,字数无疑要远远超过原文,更不要说是诗歌了。而郭译居然比原作字数更少,只比一首七绝多一个字,而用的全是口话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连一向严格的闻一多,也满怀豪情地赞道:“便拿开张发市的第一首来讲,那层叠的句法,复杂的修辞,加以那浓缠而荒诞的东方色彩,可算全诗中最难翻译的一首了。然而译
7、者把握住了它的精神,很得法地淘汰了一些赘累的修辞,出之以十分醒豁的文字,铿锵的咅乐,毫不费力地把木来故难译的一首诗译得最完满。”(转引口海岸,2007,28)然后再来看另一个著名译者黄杲❷的译文:醒醒吧!太阳已把满天的星斗赶得纷纷飞离了黑夜的田畴,叫夜色也随同星星逃出天庭;阳光之箭已射上苏丹的塔楼。(黄杲❷译,1998,3)译者采用了兼顾诗行顿数与字数的译法,每行都是十二个字,整首诗就有了四十八个字,比郭译多出了十九个字,超过了三分z—。当然,黄译意思更明晰了,形式更整齐了,可以说各有所长,但就
8、简洁而言,则远远不及郭译,诗意也有所不逮。二、文言与白话的天作Z合这样的译诗在集了里很多,是郭译的主要特色。考虑到《鲁拜集》原作诞生于公元十一世纪,年代久远,属于古诗,译文理应古雅,使人有怀古Z思,似应使用古文为宜;然而读者却生活在二十世纪,要使他们喜闻乐见,势必应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话文。此即是一对矛盾,译者最终行了中庸之道,两种文字并用,并将其杂糅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例子颇多,比如笫九首前两句:君言然哉:朝朝有千朵蔷薇带來;可是昨朝的蔷薇而今安在?(郭沫若译,2003,7)这里的“君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