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3614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高校法學專業服務於地方經濟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法學專業服務於地方經濟策略分析提要髙校法學教育、法學研究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高校法學教育要適合經濟社會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通過改革辦學模式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適合的、充分的人力資源。高校法學研究要堅持服務社會的研究方向,促進地方法制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技術性支持。高校要建立法律援助機構,向地方提供免費法律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穩定發展提供保障關鍵詞: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地方經濟分類號:G52文獻標識碼:A高等院校以人才培養、科研創新、服務社會作為主要任務。高校法學教育、研究
2、作為高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要承擔服務社會的職能,地方高校法學專業肩負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重任一、髙校法學教育要為地方經濟建設輸送“適合”的人才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法學專業的人才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必不可少。高校法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上要適應經濟發展的規律,充分考慮社會需求。同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就業方向,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及特色產業情況,培養更多、更適合、更為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一)結合現實,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現實法學教育對法學人才的培養上是分層次的,
3、既有應用型的、也有研究型的。研究型即學術型,以培養法律教學和法學研究人才為目標;應用型即以培養實務型人才為目標。近年來隨著法學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並且法學教育已建立瞭完整的學術型碩士、博士、博士後研究生培養梯隊,因此本科、專科法學教育應當將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既懂法律又有其他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即“一專多能”,單一的學術型法律人才很難適應社會需要。傳統學術型法學教育培養模式下,法學教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與實踐脫節,使畢業生一時難以適應社會;也表現在學生對新領
4、域的知識如商業談判、證券金融、國際貿易等瞭解不夠(二)根據社會需要,合理設計課程。課程設計關系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合理的課程設置不僅表現在課程科目數量和科目上合理,還表現在應按照學習規律設置課程。關於課程數量,應該既讓學生有一定自由支配時間,又讓其有一定學習壓力。關於學習科目,應設置法學基礎課、應用基礎課、選修課及專題講座。法學基礎課主要為法學入門科目,應強調民商事法律的學習;應用基礎課應強調法律實踐應用型科目,如證據學、法律心理學、法律診所課等;選修課應包括法學邊緣應用型科目,如物流法、房地產法、
5、法律經濟學等;專題講座應安排前沿性理論的報告。課程安排的順序應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習認知規律(三)加強實踐,完善教學方法。法律課程的教學方法並非一成不變,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關系到課程質量,講授的內容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讓學生容易吸收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將抽象法律具體化,加深瞭對成文法的理解和運用,還可以彌補成文法教科書的不足,易於學生吸收,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推理能力2、診所式教學法。診所式法學教育是指學生在“法律診所”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處於困境
6、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詢,“診斷”他們的法律問題,開出“處方”,為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學生從實踐和經驗中學習職業技能。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們面對的問題和在現實過程中遇到的情景相類似,學生們通過進入的角色來解決問題,在努力判斷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處理事務和應對各種困難的能力,提髙瞭學生的綜合素質(四)重視社會實習,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法學作為應用性學科要重視社會實習,通過讓學生走出校園,到社會上切實鍛煉來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近年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法學專業學生系統的社會
7、實習不容易落實,有的學校沒有能力為學生找到對口的部門進行長期實習,有的學校迫於就業壓力,將實習期放任學生自由實習兼顧求職。為瞭改善社會實習的質量,將社會實習的意義落到實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政府應加大幹預力度,協助高校實現學生實習工作。由於社會實踐涉及到很多部門,缺乏權威部門的介入肯定不行。地方政府應協助高校做好學生實習的組織、協調和監督,要求對口單位有義務及時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2、明確實習的業務領域和時間。法學專業學生實習應當放寬領域的限制,學生可以到公、檢、法等單位實習,也可以到各企、
8、事業單位從事法律顧問性質的實習。社會實習期間至少一學期,並且應至少在兩個不同業務領域進行輪換實習3、重視實習成效。社會實習結束後,應統一檢測學生實習結果,可以考慮采用統一考試的形式,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習業務領域選擇作答二、高校法學研究要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理論支持(一)樹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觀念。高校法學研究要堅持“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的觀念,這既是法學研究的職責,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高校法學研究要強化服務地方社會的功能,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