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二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试论高二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ID:46815029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试论高二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_第1页
试论高二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_第2页
试论高二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_第3页
试论高二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_第4页
试论高二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二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二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摘要:而随着新课改思想的深化,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大家对于教条式的灌输变得不再盲目,在教程的改革中,不难发现,高二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面对高考的重要阶段,还在其以后的学习道路上的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在高二的数学学习阶段,来帮助学生加强数学思维的锻炼,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实际教学中的方法提出一些见解,希望能给我们的数学老师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关键词:高二数学;有效性教学;应用策略高二数学的学习过程,从一定角度上可以说是学生解题能力进行理解和巩固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如何才

2、能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首要考虑的事情。老师不能一味的根据传统教育中的思想进行盲目的灌输,要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对教学方法有准确的思考,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质量在高二的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才是解决数学问题最为有效的方式。经过高一阶段的数学历练,相信很多高中生对于数学都有全面的认知了,但是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一边进行查

3、漏补缺,一边要不断巩固复习。只有帮助学生打好稳固的基础,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技巧,养成解题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解题中去。当然,老师还要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只要不断努力探索,相信学生很快就能出效果。例如,在高中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函数问题,就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对基础知识有清晰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对问题进行深入。比如这样一道例题:求y=4x-2x+l+2(0WxW2)的最值。这里,看到这个函数,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定义域的问题,只有对这一基础的概念知识足够清晰

4、,才能求出单调增减区间。像这道题中,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x的范围是OWxW2,由此可以推导y二(2x)2-22x+2二(2x-l)2+1,因为0WxW2,所以1W2xW4所以y的最大值为10,最小值1。这样一道常见的二次一元函数,如果对数值区间的基础知识不清楚的话,那么压根就解不出合理的答案,更别提在函数图像上标明增减区间了。二、强化教学的体验过程,巧用学习技巧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是关键的两点。所以,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对习题进行展开。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难题的讲解时,也不能只是一味的

5、讲授方法。首先,要注重学生对于整个解题过程的思考锻炼,学会正确审题,这样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要点;其次,老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能力进行锻炼,学会通过例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通过揣摩,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这样,能加快解题的速度,提高解题的准确度,使学生的解题能留,不断得到提升。在高二的数学概率问题上,老师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不单单是对于概念的运用,其中还包括解题思维的运用。例如:甲,乙两人投篮,两人各投3球,谁投进的球数多谁获胜,已知每次投篮甲投进的概率为4/5,乙投进的概率是1/4.

6、求在甲第一次投篮未进的条件下,甲最终获胜的概率,甲只能投进1次或2次。根据题意,可以猜测出有以下两种情况:甲投进1次的情况下想要获胜,只能有乙进0次。甲投进2次的情况下要想获胜,只能有乙进1或Oo甲进一次的概率为:余下的两次一中一不中:2*(4/5)(1/5)=8/25此时乙进0次的概率为:(1/4)人3=1/64甲胜的概率为:(8/25)*(1/64)=1/200甲进两次的概率为:(4/5)(4/5)=16/25;此时乙1进:C(3,1)*(3/4)(1/4)人2=9/64乙0进:(1/4)人3=

7、1/64甲胜的概率为:(16/25)*[(9/64)+(1/64)]=(16/25)(10/64)=1/10;所以甲最终胜的概率为:1/200+1/10=21/200=0」05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由于高中生课业内容的繁重,所以,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更要合适利用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帮助学生们完善教学知识。但由于高二数学涉及的内容广泛,毕竟老师一人的力量有限,所以,老师不妨利用小组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内容的总结与复习。这样一方面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们

8、对于数学课堂的恐惧感,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老师也要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防止有些学生“随波逐流”,不能很好的利用小组讨论来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当然,老师也可向学生适当推荐一些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上面的典型例题,来培养学生形成发散的思维。例如,像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老师不妨让学生合理的结合为小组,最好是由五名学生组成;两名学优生,两名学困生,以及一名中等生的模式。这样,在讨论过程中,学困生作为问题的主要提出者,而学优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