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14522
大小:6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诗性语言的别致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性语言的别致运用摘要:汉语的单音节性特质在押韵和平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汉语在语法上限制相对比较少,可以根据韵律等方面的要求进行适度的变化。方文山的歌词能利用韵律形成语言的音乐美,与其善于利用汉语本身具备的这种优势特质密不可分。关键词:方文山;歌词;汉语;韵律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96-02汉语是一种单音节分析语,与印欧语系相比较,缺乏丰富的形态和语法规则,也正是由于没有过多的形态规则上的束缚,使得汉语字和词的自由度非常高。语言选
2、择轴上的丰富性和自由性,以及方块字的形体美为汉语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优势。方文山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最大限度地利用汉语这种“诗性语言”①提供的创造性方面的优势,在用韵和节律方面独辟蹊径,创作出音乐性与文学性巧妙结合的歌词。一、倚情选韵韵味不同的韵是与人们的思想感情相联系的,因此用韵的时候应当注意的韵的感情色彩、审美表现力和心理联想等方面。现代汉语把韵部分为十三个部分,也被称为十三辙。合辙押韵是增进语言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是创造诗词歌赋有韵之文的基本原理一一在语句的固定位置上(一般在句尾),采用
3、同一个韵基的字使之形成语音上的回环美。声音也有某种意味一一联想审美意味,是有意味的形式,特别是在文字作品中,不同的韵可以唤起不同的情调。郑颐寿的《文艺修辞学》以十三辙为例,按其发音响度等特点分为三类,即细声韵、洪声韵和柔和韵。细声韵包括姑苏、一七、乜斜、灰堆四个韵辙,声音较为细弱;洪声韵含有言前、江阳、人辰、中东、发花五辙,声音都比较响亮;柔和韵的声音介于细声韵和洪声韵之间,有遥条、梭坡、怀来、由求等辙。细声韵适合表达幽婉细腻、哀怨缠绵、悲伤愁苦、如泣如诉的情感,洪声韵适宜表现慷慨激昂、奔放热烈、蓬勃向
4、上、豪迈雄壮之类的情感。方文山在作词时,注重用相应的韵脚表达不同的情感。笔者分析了所收集方文山创作的259首词,发现除了一些要用粤语歌唱的词以外,有232首歌词是押韵的,形成语言上的节律美与音乐旋律感情美相统一的特点。第一,通篇押韵,感情基调一致,且所押之韵在题目屮冇体现。方文山歌词中通篇只押一个韵有56首,大多以口语化比较突出的歌词为主。其中押“e”韵的有3首,押“a”韵的有8首,押“u”韵的有首,押畑”韵的6首,押“i”韵的5首,押“ao”韵的11首,押“an”韵的13首,押“ang”韵的4首,押“
5、ong”韵的2首。这些通篇押一个韵的歌词的共同点情感基调确定后起伏不大。押细声韵“e”“i”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哀婉、幽怨,如《我们都到这》和《分手不是不可以》。这两首歌曲旋律起伏变化不大,与作者选取的韵脚相得益彰。“ao”"an"“ai”属于柔和韵,柔和韵既可以表达哀婉之情,也可以表现昂扬情怀,适用范围较大,如作者用在《不爱我的画面》《悲伤的斜対面》《绝望的生鱼片》这三首旋律低沉的歌曲中用“an”韵表现失去爱情后的悲伤,在《迷迭香》《紫色唇膏》《爆米花的味道》《不吵不闹》四首旋律高昂的歌曲中则用“ao”韵
6、表现赞美或自信快乐之情。方文山的歌词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百分之七十以上题目最后一个字的韵和歌词要押的韵辙是一样的。上面笔者提到过的56首押单韵的歌词题目以及词中所押之韵,只有14首是不符合这个规则的。第二,押同一辙中的不同韵,形成应和之美。方文山歌词中很多是押两个或是三个韵,但这些韵或是属于十三辙中的同一辙,或是像“an”与“ang”这样的韵腹相同的音,并且这些韵是交替出现的,有时是隔句押同一韵,有的是换段押韵,是歌词听起来也有一种相互应和的斥感。作者在《上海一九四三》这首带有淡淡感伤怀旧意味的词里交
7、替使用"ang^an"韵,表达哀婉之情的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旋律感很强。在句末,用了“墙上”“平安”“门窗”“砖墙”“弥漫”“想像”“弄堂”“风霜”“花瓣”这些双声、叠韵或是叠音音步词。这些词伴着音顿律,构成了音步中的复合节奏乐音段。《龙拳》是一首气势豪迈的歌词,作者选用中东辙中读起来最有气势的“on,音为主韵,辅以三处押同辙中的“eng”韵,巧妙地传达了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漫天风雪》的押韵方式是“ABAB”式的,叙述性句子押“ai”韵,渲染环境的压抑,而抒情性句子押“ie”或“ue”韵,即乜斜辙,属
8、细声韵,表达“我”在“你”离去后的心烦意乱、万念俱灰的情绪。二、方块字构筑节律美汉字在形成节律美有两大大优势,一是字形方面的审美功能,二是语音的简化有利于加强语音在音乐方面上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对生产语言的节律美意义非凡。第一,汉字是方块字,一字一音,且音节非常整齐,切分明确,易于形成形式上的对称和内容上的对偶。这样也就为汉语文学中的对仗、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工整形式的安排提供了一个「分难得的基础。方文山在《千里之外》中第一、四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