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存储知识

大米存储知识

ID:46810367

大小:25.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大米存储知识_第1页
大米存储知识_第2页
大米存储知识_第3页
大米存储知识_第4页
大米存储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米存储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米储存知识目的:确保大米产品质量在保存期间稳定不发生变质以及生虫现象,各地经销商提高大米产品在储存方面的知识确保产品在储存方面质量不发生变化 前言大米因胚乳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湿、热、虫等影响而变质,从而影响了大米的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极易产生米质“陈化”和发霉变质甚至生虫,大米的储藏是粮食储藏学科中的一大难题。安全储藏、防止霉变、减缓品质劣变是大米储藏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大米储藏主要采用气调、低温、机械通风和真空包装等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大米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提高大米储藏技术水平,延长安全储藏期,保鲜大米品质,降低成本,是大米储藏的方向。 一、大米

2、储藏特点  大米失去谷壳保护,胚乳外露,易受虫害,储存稳定性比稻谷差。大米的损失途径包括在采购、除杂、运输、干燥、储藏、销售等过程中物理质量的损耗及在此过程中商业品质的下降。而大米储藏在这一过程经历的时间最长,损失最为严重。大米储藏的特点表现为陈化,霉变,虫、鼠害等。1.爆腰大米腰部出现不规则的龟裂成为爆腰。爆腰是由于急剧地对谷粒加热或冷却,使米粒内部与表面膨胀或收缩不均匀,以及米粒受到外力作用造成。在储藏或加工过程,稻产生的爆腰主要与湿度,高水分的大米必须在低温或者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缓慢降温、干燥,若采用高温干燥或者骤然冷却,就会造成爆腰,增加碎米。爆腰的大米食用品质和储藏稳定性也

3、变差。2.陈化大米陈化表现为米质变脆,米粒起筋,无光泽;糊化和持水力降低,粘度下降,脂肪酸含量上升,米汤溶出物减少;大米蒸煮后硬而不粘,并且扎嘴;有陈味。一般储存一年即有不同程度的陈化。成品粮比原粮更易陈化。大米若水分大、温度高、精度低、糠粉多、虫霉为害,则陈化快,反之则慢,尤其在盛夏梅雨季节陈化较快。 3.吸湿、返潮 大米吸湿能力与加工精度、糠粉含量、碎米总量有关。尤其是糠粉,其吸湿能力强且带较多微生物,容易引起发热、长霉、变味,还阻塞米堆孔隙,使积热不易散发。另外,GuritoP[1]等认为:薄膜袋吸潮率与大米水含量呈负相关,与环境温度成正相关。 4.霉变大米发生霉变的主要与温度

4、和湿度以及大米表面的糠粉多少,热机米未及时凉米以及害虫有关。引起粮食没变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霉菌、酵母菌、植物病原真菌等)、细菌、病毒等,而最易促成大米霉变的是真菌中的霉菌。霉变初期大米表面发灰,失去光泽,呈灰粉状,米沟明显。霉变过程中表现为发热、出汗,散出轻微的霉味;霉菌自身及其代谢产生的色素,引起大5/5米变色,使米粒原有的色泽消失,而呈现出黑、暗、黄等颜色。霉变与大米含水量、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显著相关。水分在12%以下时,霉菌繁殖困难,在14% 以下,这时的水分活性AW值就低于0.64,对某些霉菌孢子有一定抑制作用,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繁殖。霉菌在20℃以下大为减少,10℃以

5、下完全抑制害虫繁殖,霉菌停止活动。许晓秋[4]等认为:O2<2%, CO2>20%,或O2<10%、CO2>10%,都可以使各种储粮霉菌得到抑制,至少可以抑制分生孢子的生长。 5.虫害大米的虫害主要是米象。黄建国等认为:米象在温度低于11℃或高于35℃时不产卵。气体环境对害虫影响比较显著,CO2能刺激害虫呼吸,使害虫气门持续张开,体内耗氧剧增,直至氧尽身亡。CO217%~18%,3天即可抑制或杀死害虫;O2小于10%,害虫可于休眠状态存活;O2小于4%,二周致死; O2小于2%,害虫48小时致死。二、大米储存过程中大米品质的变化   外观品质变化主要表现在色泽和气味上,大米在陈化的过

6、程中大米比较明显的外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异味大米由于发热霉变而产生的异味主要是微生物散发出得轻度霉味,使其香气减退或消失,有异味,这是大米发热霉变的先兆。2.出汗由于米粒微生物、糠粉的强烈呼吸,局部水分聚积,米粒表面出现潮润现象,俗称“出汗”。3.发软出汗部位米粒吸湿,水分增加,硬度降低,手搓或者牙咬清脆减弱,俗称“发软”,未熟粒与病伤粒最先出现。4.散落性降低米粒潮润,吸湿膨胀,使散落性降低。如果扦样筒或者温度计插入米堆阻力增大,在米堆表面行走,两脚陷入较浅,大米由扦样筒流出时断断续续,手握易成团。5.色泽鲜艳由于米粒表面水气凝聚,色泽显得鲜明,胚乳部分的透明感略有增

7、加6.起毛米粒潮润,粘附糠粉,或者米粒上未碾去的皮层浮起,显得毛糙,不光洁,俗称“起毛”7.起眼胚部组织较松,含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较多,菌落先从胚部出现,使胚部变色,俗称“起眼”。含胚的大米先变化,颜色加深,类似咖啡色;无胚的,先是白色消失,生毛(即菌丝体),然后变色,再发展变成黑绿色。8.起筋5/5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呈白色,继续发展成灰白色,如筋纹,故称“起筋”。一般靠近米堆表层先出现,通风散热之后愈加明显,光泽减退、发暗。   一般情况下,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