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腹腔治疗对消化道肿瘤疗效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腔治疗对消化道肿瘤疗效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腹腔治疗方法对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择取该院自2014年6月一2015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6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各4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行以不同形式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冇效率较高,总冇效率为87.50%,而且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08%;与实验组相比,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58%,
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0%,两组患者Z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研究可知,使用腹腔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方法较为合适,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关键词]腹腔治疗;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12(b)-0072-02消化道肿瘤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治疗方法组要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化疗腹腔治疗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能改善治疗效果,且为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少[1]。该研究对该院自2014年6月一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
3、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腹腔治疗方法对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并得出结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整群择取该院自2014年6月一2015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6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各4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行以不同形式的治疗,参照组采用静脉化疗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均采用腹腔内化疗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48例,年龄20〜75岁,平均(42.35±5.71)岁;性别:男24例,女24例。参照组患者48例,年龄2
4、0〜79岁,平均(36.25±4.78)岁;性别:男31例,女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行以化疗药物口服。参照组:对参照组患者行以静脉化疗的治疗方法。静脉化疗注射药品为5-氟尿卩密陀500mg/mL(CAS:51-21-8,产詁规格:5g,含量:98%,级别:优级纯GR,分类:核昔酸)、亚叶酸200mg(CAS:58-05-9,含量:98%)0以4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1个疗程Z后对治疗结果进行测定[2]。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行以腹腔内化疗的治疗方法。在患
5、者化疗的第1天便开始进行腹腔化疗(存在腹水的患者需要在化疗的前3d之内放置腹腔导管,并引流腹水,缓慢地将腹水全部引出,对腹水进行检测,之后再进行腹腔化疗),为患者注射40°C左右的氯化钠注射液(0.9%),化疗使用药物为利多卡因(2%)200mg、地塞米松10mg和顺60mg/mL,将药物注入导管,在滴注完毕之后再将患者体内的导管拔除。以4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1疗程之后対治疗结果进行测定[2]。1.3l
6、岛床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于治疗效果的观察分为3种判断标准,分别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7、。治疗的总有效率二显效率+有效率。该次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以及尊麻疹。该次研究中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加的结果。1.4统计方法临床数据均以SPSS21.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以x2检验,若两组患者研究所得的数据经过统计为P<0.05,则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该次研究屮,实验组48例患者,治疗显效者为6例,占总数的12.50%,治疗有效者为36例,占总数的75.00%,治疗无效者为6例,占总数的12.50%,有效患
8、者为42例,总有效率为87.50%;参照组48例患者,治疗显效者为4例,占总数的8.33%,治疗有效者为27例,占总数的56.25%,治疗无效者为17例,占总数的35.42%,有效患者为31例,总有效率为64.58%,P二0.0085,x2=6.9184,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结果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o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该次研究中,实验组48例患者,恶心呕吐者为3例,占总数的6.25%,腹泻者为4例,占总数的8.33%,心率失常者为4例,占总数的8.33%,尊麻疹者为2例,占总数的4.17%,
9、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13例,总发生率为27.08%;参照组48例患者,恶心呕吐者为5例,占总数的10.42%,腹泻者为7例,占总数的14.58%,心率失常者为9例,占总数的18.75%,尊麻疹者为3例,占总数的6.25%,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24例,总发生率为50.00%。P二0.0211,x2=5.3211,两组患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