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疏血通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疏血通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疏血通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毓血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患者近期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介入治疗的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n=42)和常规组(n=44),常规组患者PCI术后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疏血通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血通注射液。观察术后3月患者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在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均p^O.05),但是疏血通组在术后3月时患者心绞痛缓解有效率上(93.7%vs88.4%,p<0.05)、心电图改善上(93.
2、7%vs83.8%,p<0.05)均较常规组明显增高。结论:疏血通对ACS介入治疗患者可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表现,值的进一步研究。【关键词】疏血通;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成形术;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6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49-0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解决了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局部管腔问题,但不能阻止血管壁的动脉硬化的进程,术后血栓事件导致的心脏事件也存在一定危险,水蛭、地龙作为祖国医学中抗血小板、抗凝血的药物已经被制为疏血通注射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研究对接受PCI
3、治疗的ACS患者给予疏血通治疗,观察其对已经介入干预的ACS患者短期心绞痛及心电图的变化,将结果汇报如下。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为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住院确诊并行PCI治疗的ACS病人。入选人群包括了由胸痛大于20min.心电图ST-T压低或抬高、心肌坏死标志物正常或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后是否应用疏血通治疗随机分为2组:疏血通组(42例),女性13例,男性29例,年龄61
4、.39±8.32岁;常规组(44例),女性17例,男性27例,年龄为62.18±9.45岁。两组患者具体情况见表lo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胸痛、心电图改变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改变诊断为UA/NSTEMI和STEMIo入院后即刻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和氯毗格雷300mg,以后肠溶阿司匹林lOOmg/天,氯毗格雷75mg/天继续服用。UA/NSTEMI患者根据危险分层,高危者尽早PCI治疗,低危者择期PCI治疗。STEMI患者根据胸痛至入院吋间,结合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和患者及家属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直接PCI、溶栓后PCI或择期PCI治疗,只对此次罪犯血管
5、进行干预。所有患者最终均接受药物支架治疗,并给了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插阿司匹林、氯毗格雷、他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低分子肝素,对治疗无禁忌症的常规给予B-受体阻滞剂,部分患者使用了血小板糖蛋口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疏血通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4ml溶于250ml糖或等渗盐水,每天1次静脉,滴注14天。1.3随访内容。随访内容为观察出院吋和术后3月吋心绞痛再发、其他临床效果、心功能情况及心电图变化。其中心绞痛疗效评定[l]为: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廿油为显效;心绞痛发作
6、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减半为有效;心绞痛未减少至一般或加重为无效。心电图疗效评定: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为显效;ST段凹升20.05mV但未恢复正常或主要导联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或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为有效;ST段下移较治疗前压低20.05niV或无变化,倒置T波加深$50%或直立平坦T波倒置,或ST-T无变化为无效。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计量资料统计学数据均以X±s表示,同一个体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应用X❷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2.1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均p❷0.
7、05),见表lo1.2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术后3月随访吋均未发生死亡、脑卒中事件,常规组有1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造成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事件,经溶栓治疗后好转出院。疏血通组出院时1例心绞痛,术后3刀时3人心绞痛,再次入院2人;常规组出院时1人心绞痛,术后3月时5人心绞痛,再次入院4人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❷0.05),但疏血通组较常规组有好转趋势。从表2看心绞痛疗效,术后3月疏血通组的控制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7%,较常规组的88.4%明显要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心电图恢复來看同样也是疏血通组较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93.7%vs83.8%,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