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

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

ID:46797652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_第1页
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_第2页
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_第3页
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_第4页
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一、现状:寻求"生态、权益、粮食”之间的平衡点当前,我国粮食产量是通过高科技、高投入、低税收等作用的结果,但也使耕地资源的生态问题不断恶化,农民耕地收益低的问题也未得到解决。对此,应统筹国内耕地生态压力和国外粮食盈余,构建国耕地“生态、权益、粮食”三个安全的新框架。今天的中国国情,与实施耕地占补平衡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我国粮食产量持续提升。紧紧围绕粮食自足问题,我国政府不仅实施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不断加大农业育种技术的投入力度、农田耕

2、作技术和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推行减免农业税收政策,在部分区域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等。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在科技、推广、生产等方面一系列的政策和高投入保障机制,创造了粮食生产的一个又一个传奇。到2013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10年的连续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二是我国耕地资源的生态问题不断恶化。2013年,湖南''镉米事件”已经暴露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严峻。武汉大学教授刘耀琳指出,我国1.2亿公顷的耕地中,大约8.3%的耕地受到污染,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等也指出,中国农田土壤酸化

3、严重,主要原因是氮肥施用过量的问题。还有报道称,我国北方的地下水快速下降,不仅影响到粮食安全,更是影响到生态安全和4.3亿人的用水问题,黄淮海平原沙漠化趋势明显。即使在我国自然资源禀赋最好的东北地区,据中国科学院牛振国指出,东北大量湿地转化为粮食生产用地,而且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从上世纪70年代的每公斤50克〜100克,降到了20克左右,东北粮仓的质量正在下降。三是我国农民耕地收益不断降低,耕地权益保障有待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决定必将对我国耕地利用产生影

4、响,对我国农民的权益保护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农民拥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执行者,但是由于其规模有限,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因此,从经济价值属性来看,耕地资源是中国土地价值的一个洼地。农村土地市场化的推进,必然导致资本逐步向耕地资源渗透,从而显著推动耕地资源价值。在未来的变革中,拥有有限耕地资源的农民,如何面对耕地资源价值提升的诱惑,继续持有资源,避免从农民变成流民,不仅需要农民自己的智慧,更需要国家在耕地保护制度设计上,保障农民耕地权益底线,维护农村稳定。与耕地资源面临的巨大压力相比,我国外汇储备也存在巨大风险。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

5、国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外汇储备,但却时时刻刻受到美国金融和国际政策的影响,其实际价值正在被蚕食。但这也使我国具备了从国际上进口粮食资源,替代国内水土资源紧缺的条件。与中国相比,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拥有不可替代的水土资源潜力,可以考虑利用外汇,缓解我国水土资源压力,降低耕作强度,转换污染耕地用途,降低地下水过度开采区的耕地利用强度。因此,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必须从全球视角来重新审视,要统筹国内耕地资源压力和国外粮食盈余潜力,构建中国耕地“生态、权益、粮食”安全的新框架格局的时机正在成熟。二、思路:统筹利用国外国内两种耕地改善耕地资源

6、的生态状况,必须逐步降低耕地利用强度,圈定耕地的利用退出区、用途转换类型区、利用强度降低区、资源持续利用区。转而借助国外水土资源,依据每年的粮食进口量,提出实施我国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提升生态安全的用途管制和保障措施。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已不仅是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更是生态安全问题,因此,可以借助国内粮食生产的有利局面和巨大的外汇储备,逐渐建立“进口国际粮食,替代国内水土短缺;休养耕地资源,提升生态安全;建立发展权转移机制,保障农民耕地权利”的有利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权益安全和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新制度。首先,我国耕地资

7、源“生态安全”的只能依靠自己。要全面提升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就必须逐渐降低耕地资源的利用强度,让其得以休养生息。这就要划定一个耕地资源安全的底线,依据耕地资源数量分布特征和质量空间变异特征,识别出我国耕地资源的生态分布特点,圈定耕地的利用退出区、用途转换类型区、利用强度降低区、资源持续利用区。对于利用退出区域,要围绕我国地理空间的三个阶梯以及大江大河流域的问题,分析耕地资源分布与生态背景之间的关系,科学界定耕地与林地、湿地、草地、滩涂、湖泊等生态用地类型之间的关系,识别耕地生产的关键生态限制因子,圈定我国耕地资源分布,确定退耕

8、的范围及其生态建设的目标。对于用途转换区域,要科学分析农田土壤污染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污染与利用方式的关系,结合国土资源部地质化学元素调查和环保部土壤污染调查结果,分析土壤污染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确定土壤污染类型区,提出污染土地的用途转换方式。对于强度降低区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