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90458
大小:1.70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4.史海泛舟-从“争国本”探析明神宗性格 史雪 张海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声·史海泛舟“史海泛舟”解说词人类社会长河发展迄今,可谓是浩浩荡荡,源远流长,我们追溯那消逝的远古,实则是倾听历史在岁月无痕的光阴中诉说着过去。然,历史是什么?千百年来,众说纷纭,古老的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言:“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记录的事,而真正“历史”作为完整的具体概念,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议:“﹝吴王﹞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在“史”字加“历”字可谓在事件前加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世界千百
2、年来历史更迭发展脉络,兹不论述,但正如近代史学泰斗梁任公言:“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对于厚重的历史文明,我们不仅做到承之于上,更要传之于下,于是,在“史海泛舟”这一版块,我们将共同徜徉于浩瀚的文明史海,届时,欢迎学院莘莘学子畅谈古今,驰骋天地,启迪思维,抒发缅怀英雄随感。内容可涉及历史趣闻、考古发现、人物佚事,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学术专史等不限。最后,感谢每一位恩师益友,正是由于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中不断进步和成长。对于我个人来说,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程彩萍老师,对本版块所有文章的细致校对和批阅,提出很
3、多见解性的指导,得让我们的编辑工作中减少很多错误和缺点。其中,文稿中或多或少有些许的欠缺,我们给予读者最真挚的歉意,希望以后能不断更正解决。(小编:海强)5大学声·史海泛舟从“争国本”探析明神宗性格12级历史系史雪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13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其在位期间,既开创过“万历中兴”的局面,主持了“万历三大征”;也为本就不乏宫廷秘案的明朝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几笔,如: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等。其中,“争国本”可谓这些典型案例喷薄而出的一个肇端,笔者认为,这也是神宗由勤政踌躇到懈政疏懒的一个转折点,该案发生隐含着众多内
4、在因素,其中神宗矛盾而多变的性格不容忽视。本文将就“争国本”一案对明神宗性格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以待方家指点、交流。一、争国本事件始末中国自古就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而对于统治者继承人的选择,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无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但自三代以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早已潜移默化为不可变更的准则。然而,即使有如此清晰的继承规定,明神宗在所爱的女人和所谓的祖宗之法面前还是表现地万般无奈与纠结。“争国本”事件究竟是如何发生和收尾的,我们在此简单进行回顾。如果神宗的孝端显皇后能够生出一个儿子的话,也许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又往往很戏剧化。正因为皇后
5、的无所出,加之年少皇帝的精力充沛,只是一个洗手的契机就在太后宫里宠幸了个宫女,该宫女又极其争气地怀上了龙子,一步登天,成为了后来的恭妃王氏,即未来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事实证明,神宗并不喜欢她,主要是由于其卑贱的宫女身份,此后基本毫无宠幸并冷落之至。王氏于万历九年产子,万历十年,神宗就迎来了他人生中最爱的女人,也就是我们案件中的另一位女主人公——郑贵妃。郑贵妃并非拥有多么绝色的美貌,但其活泼、果断的性格却备受神宗喜爱。由于神宗自幼禁锢于皇宫,这正是其所缺乏和向往的。万历十四年,郑贵妃产子朱常洵,神宗甚是欢喜。同年,首辅申时行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神宗以长子幼弱推脱,内心实际却
6、很想立朱常洵为太子。由此,便展开了神宗与大臣之间一场激烈的拉锯战,前后纷争达十五年之久。最后在慈圣皇太后的干预下,神宗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让步,立虚龄已二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又分别立朱常洵为福王、朱常浩为瑞王、朱常润为惠王、朱常瀛为桂王。至此,“争国本”事件暂告结束,但由此引发的太子读书受虐事件、福王庄田案、梃击案等却是接连不断,甚至无法控制。二、明神宗的矛盾性格5大学声·史海泛舟“争国本”事件的发生及处理不当,必然出于种种原因,譬如:党派纷争,宦官把权等等。然而,神宗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却缺乏君主的雷厉风行与处事果断,最终导致立储之事一拖再拖,终陷泥潭。这同其欲有所为而又懦弱的矛盾
7、性格密切相关,笔者认为,该性格的形成,主要有三个人物起到关键作用,试分析如下:其一,慈圣皇太后李氏。神宗生母李氏身份卑微,本是宫人。后因母凭子贵,晋升为贵妃。作为皇帝继承人的母亲,李太后深谙现世所谓“虎妈”的教育理念。据《明史》记载,李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挈之登辇以出”【清】张廷玉等撰:《明史》第1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