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02639
大小:6.14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2-22
《印学史-[沙孟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印学史沙孟海第一章印章的起源印章,无疑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产物。它最先出现的是作为奴隶主压迫奴隶的一种工具,又是奴隶主与奴隶主之间作为交接凭信的一种手段。这种印章,无论在文献资料或实物资料中,都已没有迹象可寻。甲骨文、金文有"印"字,但它是"抑"字的初文,不是印章的"印"字。于省吾《双剑簃古器物图录》著录的安阳出土的三件铜玺(图丨一3〕,形象接近铜器图徽,应该是早期作品。但如定为商代作品,还缺乏科学根据。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解放前做了十五次,解放后也一直在做,但在殷商文化层中从来不曾发现过一件玺印。三玺的出土情况不详,很可能出自上层堆积中。我们为对历史负责,暂不肯定它的时代。根据文献记
2、载,《周礼》书中说到"玺"和"玺节"共有三处。地官司布条下有"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的话。掌节条下也有"货贿用玺节"的话。郑注:"玺节者,今之印章也"。秋官职金条下有"辨其物之【"女”十"微"右部分】(美)恶与其数量褐而玺之"的话。郑注:"玺者;印也。既褐书捕其数量,又以印封之。"《周礼》,大家承认是战国时代的书,所记周代官制应有所本。三处说到的玺和玺节,都与"货贿"、"物"联系,应该是比较早期的资料。这里可看出印章的起源与社会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另外有两处文献资料:《礼记丨月令》孟冬之月"坏(益也〕城郭,戒门闾,修键闭,慎管籥,固封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
3、书,追而与之"〔《国语’鲁语》所载大致相同〕。《月令》中说的"固封玺",封的当是公有财物,也可能是库房门户,总之都属于经济方面。《左传》中记载了季武子派公冶携送公文向鲁襄公汇报取卞邑的经过,说明那时印章的使用已经发展到文书上来了①。朱白文古玺,见于诸家收藏实物和印谱著录的数量不少,并且还有编成专谱的(如吴大澂《干玺斋古玺选》、这些珍贵的大量古玺,可惜不是经过科学发掘而获得,不知道原来存在的地层,也看不到与其他遗物的共存关系,无从确定其时代。解放十多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考古发掘工作中所发现的古玺,我们知道有不少处。已经看到报告的,如长沙伍家岭第260号墓②,巴县冬笋坝冬2、冬49、冬50、宝6
4、等船棺墓③,都发现过或多或少的小型铜玺(图4-8〕。汲县山彪镇第一号墓中发现过石玺④(图9〕。……这些古玺,考古学者都定为战国时代的遗物。到现在为止,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过可以肯定是春秋时代的玺印。从以上实物资料结合文献资料来看,印章的起源应该是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后。那时,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需要有一种信用的凭证,保证货物的安全转徙或存放,印章就在这个需要上通过群众的创造而产生。刘熙《释名》卷六《释书契》:"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虽然未必是玺的本义,却道出了早期玺印的作用。至于早期使用印章的时代,今天推断,社会经济发展到春秋时代,铁工具已经开始使用,农业生产力的逐步提
5、高,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在列国间的广泛发展,作为保证货物安全转徙或存放的信用凭证的印章,必然已经通行。春秋中期季武子用玺书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今天遗存的大量古玺,其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春秋时代的,不过我们目前还无法加以鉴别罢了。进入战国时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起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印章更被大量使用,并且达到了全面发展的程度。①在《逸周书’殷祝篇》中亦有"汤放桀,……取天子之玺置之天子之坐"之说,时代更早。但《逸周书》晋代才发现,这几句话也不似商代人口吻,所以不引据它。②见《长沙发掘报告》。③见《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④见《山彪镇与琉璃阁》。报告原文说:"在此墓垅土中拣出石质印章
6、一,刻四字,与此墓关系不明"〔40页〕。虽然在垅土中拣出,看它字体,仍不失为战国时物。第二章古代印章的用途"印者,信也"①。用它作为人与人交接上的信用的保证。那是从来就如此的。但古代使用印章,并不像我们现在那样蘸上印色,捺在纸上。因为那时人们封存物体或递送物件,如果单用绳子扎住,就难防被别人拆动,所以在绳结上封一泥块,把印章盖在泥块上,别人就不能拆动它。这种封物的泥块,名叫"封泥"(图卜2〕。最初是封存财物需用玺印封口,后来递送文书(当时文书是写在竹筒木简上的)也用玺印封口。这可说是古代印章的主要用途(参看第八章〕。除了这一主要用途以外,古代印章还有几种不同的用途。分述如次:第一、手工业者
7、在所制造器物上的记名。这就是《礼记’月令篇》中所谓的"物勒工名"。山东、河北等处出土的战国时代的陶器钤有此种玺文者最多。陈介祺《簠斋藏陶》、刘鄂《铁云藏陶》等书所著录,多属战国遗物(图3-4〕。与此同时期的漆器上也曾有这类印痕发现过,如长沙出土漆羽觞,底外木胎有方形、三角形相叠的烙印,记制胎工人的名姓②(图5】。第二、器物名称的图记。战国时代齐国标准量器上盖有"陈华右莫禀口毫釜"专用玺。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战国时代量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