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88206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短期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短期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短期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采用谷维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Kupperman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明显增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是实验组患者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卩〈0.05),实验组患者增加幅度更大(1X0.05)
2、。结论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但需要正确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关键词]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14.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2(c)-0024-03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妇女该时期出现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索水平不稳定或有所下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絮乱以及神经心理等有关[1]。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和易怒等多种症状,对生活质量产牛较大影响[2]。因此,围绝经期采取保健和疾病防治十分重耍。本研究主耍对木院治疗围
3、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7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対象,年龄为42〜55岁,均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3],均为月经紊乱>3个月或停经3个月〜1年,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突发性发热等。患者血清生殖激素实验检查显示:促卵泡激素(FSH)25.8-134.8U/L,促黄体生成素(LH)7.7-58.5U/L,雌二醇(E2)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实验组患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治疗,
4、即雌激素片(新疆新姿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70)联合醋酸甲轻孕酮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95)治疗。雌激素片0.625mg/次,1次/d,连续治疗28d为1个疗程,从治疗第14天起服用醋酸甲軽孕酮片,4m"次,1次/d,连续治疗14d[5]o患者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谷维素片(山西云鹏制药冇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763)联合维生素B6治疗。谷维素片20mg/次,3次/d;维生素B620mg/次,3次/d,连续治疗28d为1个疗程,连续治
5、疗4个疗程。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采用Kupperman改良评分法[6]评价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分值越低改善程度越大。两组患者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使用放射免疫1251测定血清FSH、LH和E2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公司,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和子宫内膜厚
6、度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03讨论绝经属于女性生理现象,不属于疾病范畴,但妇女在围绝经期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等引起一系列器官系统症状,即为宙I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左、神经精神症状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稳泄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
7、的生活质量[7]。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来调节,而症状严重的患者需及时釆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本研究采取激素替代治疗I韦I绝经期综合征,治疗后患者Kupperman评分显著下降,血清E2水平显著提升,血清FSH、LH水平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疗效显著,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临床研究表明,补充雌激素能够治疗和预防围绝经期各种症状和相关疾病的发生[8]。采取激素替代治疗在改善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状态,改善潮热、出汗等心血管症状,减轻精神症
8、状,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以及延缓和防止发生骨质疏松症等方面具有显著临床优势。近年來多项研究报道均对上述优点进行了验证[9],也有相关报道显示,采用联合用药方法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可避免单一雌激素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生率的风险[10-11]。综上所述,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但需要正确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参考文献][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0-261.[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