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财政亏空原因探析

清代地方财政亏空原因探析

ID:46778855

大小:7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7

清代地方财政亏空原因探析_第1页
清代地方财政亏空原因探析_第2页
清代地方财政亏空原因探析_第3页
清代地方财政亏空原因探析_第4页
清代地方财政亏空原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地方财政亏空原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地方财政亏空原因探析[摘要]自顺治定鼎中原以来,清代地方财政亏空现象便如影随形,清代官员、学者对产生亏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归咎于官侵、吏蚀与民欠三方面。近代以来,学者研究清代财政亏空问题也是围绕着上述原因展开。实际上,地方赋稅繁重使得地方官员难以顺利收缴、物价和银价的变动以及清朝赋税蠲免政策都是导致地方财政亏空的重要原因。[关键词]清代;地方财政;赋税政策[中图分类号]K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5)04-0010-03关于“亏空”一词,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钱粮征解支放,各有款项,若为公务移缓就急,谓之挪移;假公济私,谓之侵

2、盗;军兴公用,不得已而借用,谓之透支;藉端开销,谓之冒破。”①按照此说法,亏空当有四类:因公挪移、假公侵盗、因公透支以及肆意侵蚀。其中,因公挪移与因公透支属于因公开支范畴,假公侵盗与肆意侵蚀则又是因私侵盗范畴。但是,对于清代亏空问题而言,还有所谓的“民欠钱粮”,既不属于因公开支,也不属于因私侵盗,它主要指的是百姓拖欠税粮,致使地方赋税难以完纳,继而形成亏空。江晓成提出:“按照亏空的源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因公挪用(包括弥补各种地方常规经费的不足及赈灾等各种临时性支出所导致的挪用)、因私侵贪和经费滞纳(主要指民欠,也包括部分预拨经费的不能到位)。”②按江晓成观点,亏空应

3、该分为三类:因公开支、因私侵盗以及经费滞纳(含民欠)。当然,部分学者并不赞同财政亏空应该包括民欠钱粮的观点,如刘凤云认为,亏空的原因在于“自然因素、人为挪用以及地方因私舞弊”,③自然因素是指储备粮食的自然耗损、人为挪用以及地方因私舞弊则是因公开支与因私侵盗。李映发支持刘凤云的观点,认为亏空源于“某地某衙门的经费在运转过程中,一部分经费(或钱或粮或物资)发生不正常的短缺或流失;它是用来上缴的,或是用来本部门支付的,或是用来存贮的,这就造成了亏空”。④除以上两种对立的观点外,贾允河提出了折衷的看法,认为积欠与亏空是两个财政概念:“亏空是指官吏贪污钱粮短缺,国库空虚的情况。积欠

4、是指民间钱粮。”⑤清代中期,官员将亏空钱粮往往指认为民欠钱粮,故而将积欠和亏空两个问题合一。笔者以为,理清“亏空”的概念,需要从清代官方论述中寻找答案。清前期最大的亏空清查案发生在雍正年间,以雍正处理方式来看,当时清理亏空的指导性纲要是:“历年积欠,官侵甚少,民欠之外,吏蚀居多……窃惟吏蚀一项诡弊多端,果能先将官侵民欠二者划然分清,则吏蚀自必水落石岀,无所容其隐匿也。”⑥其中,对于“亏空”的概念并不是按照“公”、“私”划分,而是依据造成亏空的主体来划分,官员造成的亏空钱粮称之为“官侵”,胥吏造成的亏空钱粮称之为“吏蚀”,百姓拖欠税粮则称之为“民欠”。按照造成亏空主体的划分

5、方式早在康熙朝已经岀现,《康熙实录》记载:“(康熙二十八年)九卿等议覆户部疏言又各布政司每年奏销钱粮内、有驳察核减者、有不准支销、见在察核、另案归结者,有民欠未完、官役侵挪者。请令该布政司、于每年终、将历年未清各案钱粮、开明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并完欠细数、造册报部。俱应如所请。从之。”⑦这段记载认为,亏空应该依据造成亏空的主体分为民欠、官员侵挪与胥吏侵挪三类。长期以来,官侵、吏蚀以及民欠被视作造成亏空的三大原因,朝廷与地方政府治理亏空的措施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但是,除此之外,清人从“分县论”、“物价论”、“银价论”以及“蠲税论”等角度对地方财政亏空原因进行全新的剖析,

6、并为后来学者所继承和发展,对此有必要进行阐述。一、分县论在地方亏空钱粮比重中,江苏首屈一指,“自康熙五十一年至雍正四年,(江苏)通计各属积欠一千一十一万六千三百两”。⑧然而,江苏又是清代财赋重地,据《左司笔记》记录:“康熙三十九年正赋钱粮数,计入2948万余,江苏布政司即占395万余,占13.5%。”⑨其中,江宁府35万余,苏州府129万余,松江府67万余,常州府58万余,镇江府24万余,淮安府32万余,扬州府36万余,徐州14万余。下文以江苏为例讨论“分县论”。江苏所辖各州县赋税沉重,但朝廷催科甚紧,“地丁钱粮经徵之州县官未完,不及一分停升罚俸一年,一分降职一级,二分至

7、四分递降至四级并戴罪催?眨?五分以上革职。督催之布政使司、道、府、直州未完不及一分停升罚俸半年,一分罚俸一年,二分降职一级,三分至五分递降至四级并戴罪督催,六分以上革职。巡抚未完不及一分停升罚俸三月,一分罚俸一年,二分降俸一级,三分降职一级,四分至六分递降至四级并戴罪督,催七分以上革职”。⑩地方赋税沉重、国家催科太紧直接导致官员不能久在职位,“计一官到任,不过数月,初参续参,即相继而至。各顽户明知本官不久离任,益以抗纳为得计。该书役亦知参限将届,并不上紧催追,甚至乘机滋弊”。??????对此,部分官员提出了“分县论”,即将钱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