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董庆民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董庆民

ID:46765119

大小:32.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董庆民_第1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董庆民_第2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董庆民_第3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董庆民_第4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董庆民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董庆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骊成学区王家湾小学董庆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从生活中来,我们就要让数学的问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到生活中去,就要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感觉自己学习的东西是有用的,有现实价值的。1、在学校生活中感受数学如:在学生认识时间后,在教室内挂一个钟,上课时问学生是几点,下课再让学生看一下,让学生计算一下一节课的

2、时间。又如在做课间操时,教育学生记住自己的位置,那就要前后同时对齐,看自己在第几排,第几位,用横纵坐标一起才能准确确定自己的位置。2、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数学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可以在这些过程中设计一些问题:外出活动,学生要买一些点心、零食、材料。要求学生消费不超过10元,如何去商店购食品,活动过程中,如何分组,如何统计数据等。3、在家庭生活中理解数字帮父母完成一些日常用品的采购;为房屋的装修、改造出谋划策,统计家庭的收入、支出等。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而生活能力低下,知识与生活脱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

3、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当今数学教学正向生活化发展,因此,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继续探索,不懈努力。实践证明,走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数学教学之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对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发掘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知识,并应用于课堂甚至于更

4、广阔的数学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会学,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有生命力,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真正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1、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

5、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创设以下情景: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

6、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打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运用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因为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则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3、运用经

7、验,在创造活动中学数学。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挖掘教材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的计计算方法,这时老师问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在什么情况下和长方形面积不等”的疑问,提出问题:“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时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相等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出学生的不同答案:相等、增大了、减小了。争论十分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