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关惯性的教学误区

浅谈有关惯性的教学误区

ID:46757134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有关惯性的教学误区_第1页
浅谈有关惯性的教学误区_第2页
浅谈有关惯性的教学误区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有关惯性的教学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有关惯性的教学误区内容摘要:惯性是科学教学中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之一,历来是科学教学和考试的难点和热点。木文通过明确惯性教学和考试要求,认清口前有关惯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审视教学中“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常规方法的不足,理顺“物体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等几个方面的论述,肤浅地阐述了有关惯性教学的观点和体会。关键词:惯性保持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力受力分析惯性是科学教学中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之一,历來是科学教学的难点和热点。教学和考试对惯性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耍求,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却较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

2、力与教学考试的要求出现了一定的孑盾。同时常规的惯性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本人通过以下儿个方面肤浅地阐述有关惯性教学的观点和体会。一、明确惯性教学和考试要求浙教版科学教参对惯性的教学目标要求是:知道惯性的概念,确认一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述是气体,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述是运动的,都具冇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彖。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有关考试要求明确指出考试内容:“概述惯性的概念”、“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的考试要求是b级即理解水平(领会所学知识的意义,作出简单的解释、说明、形式的转换、结果的预测等)。教学和考试对

3、惯性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二、认清目前有关惯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浙教版科学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七年级的下册笫二章笫七节,七年级学生的较低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很难达到“惯性”教学的教学要求,经常出现学生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错误的教学现象,缺乏理性的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与教学考试的要求出现了一定的孑盾。课本及相关的练习的出题形式太过简单化无法考查淫生的真实水平。例如课后练习2由图2-76(汽车刹车)观察到的现彖,可知汽车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突然(填“变大”或者“变小”)吋,乘客由于而向前倾倒。(

4、答案:变小惯性)这道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但是他们都真正的弄懂了吗?其实不然,能解释清楚的学生还是少部分。部分练习试图用惯性来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了学生的误解。例:惯性也有不利的一面,高速行驶的车辆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制动常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在城市的市区,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以利于行车安全。这个例子中的“高速行驶的车辆”及“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的字句很容易使学生认为惯性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这对于初学者來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导。在这里,不能及时制动是由于惯性述是由于制动力不够大?略作思考,就可判断

5、岀是由于后者。将惯性看成一种破坏力是I-分荒唐的。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车辆质量较大,而相应的制动力在如此质量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很小,不能使车辆很快地减速,从而在短时间内停下來。倘若对于质量较人的车辆來说制动力也允许更大,那么还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制动车辆的。三、审视教学中“用惯性解释冇关现彖”常规方法的不足分析惯性现彖的常规方法:先说明两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其屮一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加速或者减速;运动方向

6、改变等)——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出现了什么“结果”。这样教学的优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是不怎么恰当的。因为“结果”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这一结果又是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导致的,这容易误导学生认为是惯性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必须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结果”的真止原因,了解现象的木质,虽然这对学生要求高了点,但起码要学生知道这些现彖的真正原因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例1:(课本P66活动1)如图2-69所示(小车上竖直放置一个木块),向右拉动小车,(让木块

7、随小车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当小车受阻而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为什么会向右倾倒?我们常规的答案是这样的:小车突然停止的时候,由于木块和小车Z间的摩擦,木块的底部也随着停止,可是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向右倾倒。事实上,本例中小车上木块的倾倒是由于力矩作用的缘故。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对木块的重心而言有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力矩,从而木块向右倾倒。若以小车为参照物,小车被档板制动时已是一个非惯性系,作用在木块(重心)上的“惯性力”对木块的底端也产生一个使木块作顺时针旋转的力矩。例2:(课本P6

8、8课后练习3)榔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紧地套在锤柄上(图2-77),这是利用的一个实例。撞击时,锤柄突然停止运动,一起向卜•运动的锤头由于,仍然。(答案:惯性惯性向下运动)这样禹解释能说明口为什么这样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吗?事实上,斧头在斧柄上套牢是由于斧头克服了阻力相对于斧柄运动了一段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