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51705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北仑区松花江中学卢方斌摘要:《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指出:“要以能力目标为主导來教学,始终围绕能力H标的实现。”这就耍求广大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学,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问答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木文结合历史与社会课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年龄特征,着力探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一些有效策略。关键词:问题意识学生教师新课程
2、非常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增强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记得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就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捉问题,让学生学会捉问”。那么,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儿方面来做:一、“蹲下身子处朋友”——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师主宰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与当前学生张扬个性的特点相背离,更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牛
3、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便于学生无拘无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屮去,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看法。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首先,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于课堂内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放低身段,“蹲下身子处朋友”。只冇这样,学生才敢说岀自己真实的想法,捉出自己的疑问。其次,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自由。教师要倡导“言者无罪”的治学风范,允许学生随吋发问,鼓励学生找老师的“纽:漏”,大胆质疑,探讨问题。二、“掀开茶盖细品茶”——善待学生的“问”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止确态度能激发学生
4、再度问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学会善待学生的“问”。那么,如何善待呢?首先,耍对学生的捉问给予肯定与重视。即便是学生有时提的问题有点不着边休,甚至是毫无价值,也要给予适度的赞赏,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在肯定之余,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吋作出回答。其次,要对学生的提问适时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问问题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提高问问题的质量。三、“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技巧学生平常提出的一些问题可能会显得比较浅显,缺少质感,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还没学会准确地选择质疑点。因而,如何质疑、如何把自
5、己的疑问准确表达出来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很重要。作为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提问的技能,使学生知道从哪里着手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貝体又可以从以下几点引领学生去做。(-)从历史要素中提出问题。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历史事件。大凡历史事件总有一定的情节和过程,它由一些基本的要素如原因、背景、吋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和作用(或评价)等构成。因而,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可建议学生将构成历史事件的历史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纵横联系,问一问“什么时候(时期)”“是什么”“怎么样”等等。(-)追根寻源提出
6、问题。当学生对于某个问题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冋答之后,教师宜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追根寻源,多问个“为什么”。(三)联系社会热点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建议学生针对历史与社会某个知识点,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彖的观察和分析,多问问这“说明了什么”“怎么办”“有何启发”等。(四)通过类比比较提出问题。新课程强调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对比,从而得岀更加科学、合理的结果。比较法也是学习历史的i种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因而,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于一些相类似的历史事件进行类比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找一找“异同点”
7、,问一问“不同点在哪里”“相同点在哪里”。比如在讲到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时,就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产生疑问:为什么两个历史事件要放到同一•篇课文里来学习?是否说明它们有类似之处?那么,冇没冇不同之处呢?这样一比较就可以提岀许多好问题来。(五)从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可引导学生对课本和教师所讲的内容捉岀怀疑,找一找“纽:漏”,问一问“如果不这样乂会有怎样的结果”等。四、“磨刀不误砍柴工”仓J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做到依标施教,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激活。因而在平常的教学中,需耍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深
8、入挖掘教材,根据教学冃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已冇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景,捉供思维空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岀问题。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呢?具体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孔了曰:“不愤不启,不烘不发。”通过层层设疑,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不断思索,激活思维。示例:《帝国新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