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温除热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

浅谈甘温除热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

ID:46749754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甘温除热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_第1页
浅谈甘温除热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_第2页
浅谈甘温除热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_第3页
浅谈甘温除热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_第4页
浅谈甘温除热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甘温除热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甘温除热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高热甘温除热法来复汤四逆汤当归补血汤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粪、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有不少患者在出血停止后出现反复高热,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我们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采用甘温除热法治疗,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现举例如下。❷如治某男,31岁,住院号24227o2007年11月4日初诊。因突发呕血伴黑便1天入院。患者呕血3次,共约800ml,解暗红

2、色黑便约600ml,伴有头晕乏力,口渴明显,体位改变时有眼花、胸闷、心慌,四肢尚温。查体:体温35.9°C,心率132次/分,血压115/76mmHg,神志清楚,腹部平软,左上腹有压痛。舌质淡白、有齿痕、苔薄白,脉数豁大无力。血常规:白细胞14.47X10❷9/L,中性粒细胞比率80%,血红蛋白71g/L,血小板142X10❷9/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88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05U/L,白蛋白30.5g/L,总蛋白53.3g/L;乙肝三系:HBsAg、HBeAb、HBcAb均阳性

3、;B超检查示:肝硬化,肝多发结节,脾肿大。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中度贫血,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给予补液、抗感染、抑酸、补充维生素、输血、营养支持等方法,药用氟罗沙星、奥美拉口坐、参麦注射液等,入院后第二天下午2时许出现发热,体温到39°C,予双氯酚酸钠塞肛,体温降至正常,以后几天反复如此,11月9日下午2时体温又升至39.41,双氯酚酸钠塞肛后降至381,遂请中医会诊,辨证为气血两虚,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治以回阳救逆、甘温除热。以来复汤、四逆汤、当归补血汤加减:附片50g,炙甘草20

4、g,生黄英、黑大豆、熟地、山茱萸各30g,当归、炒苍术、青蒿各10g,广麓香、石菖蒲各15go3剂。当天晚上服1剂,10日上午又服1剂,10日体温在36〜37.1°C。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2X10❷9/L,中性粒细胞比率64%,血红蛋白47g/L,以后体温均正常。输红细胞2U后出院。❷又治某女,30岁,住院号25342o2007年12月15日初诊。因呕血伴黑便1天、晕厥2次入院。患者头晕、乏力懒言、冷汗、纳差。查体:体温35.6°C,心率106次/分,律齐,血压105/58mmHg,神志清楚,精神

5、软,皮肤萎黄,结膜苍白,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剑突下有压痛。舌质淡白胖、苔薄白,脉数豁大。血常规:白细胞5.3X10❷9/L,中性粒细胞比率51・8%,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215X10❷9/L。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给予抑酸、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等治疗,药用奥美拉陝、参麦注射液、复合维生素等。12月17日、18日下午6时出现发热,体温分别为39工、39.2£时,均予双氯酚酸钠塞肛,体温降至正常,17日开始用抗生素,药用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19日下午2时体温升至40.2°C,再予双氯酚

6、酸钠塞肛,查血常规:白细胞1.86X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63.7%,血红蛋白63g/Lo邀中医会诊,辨证为气血两虚,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治以回阳救逆、甘温除热。以来复汤、四逆汤、当归补血汤加减:附片、山茱萸、生黄英、黑大豆各30g,炙甘草、广蕾香、当归各10g,熟地15go3剂。当天晚上服1剂,20日上午服1剂,20日体温在36.8〜37.8°C。舌质黯、苔薄白,舌体不胖,脉转沉,自觉体力明显好转,胃纳转馨。21日体温已正常,此后未再出现发热。❷“甘温除热”是《内经》"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则之

7、一,《内经》云:“损者温之”,“劳者温之”。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记载,用小建中汤温中除虚劳烦热,是《内经》“劳者温之”治法的具体应用。甘温除大热的理论成型于金元时代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旨在应用性味辛甘温的药物治疗虚损劳倦引起的发热,并创立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❷《脾胃论》中指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认为体内存在一种阴火,并与元气相互制约

8、。正常生理情况下,元气充沛,阴火敛降。阴火为害是因为脾胃之气耗损,水谷精微下流成湿,闭塞下焦,下焦阳气被郁而生热上冲,即元气虚而阴火亢盛生为大热。本文所举病例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症见反复发热、气短懒言、食少、面白无华、心悸不宁、唇舌色淡,甚至晕厥等气血两虚为主的表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随血脱”,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中虚脾弱,生化不及,血虚于内,阴阳失调,故发热。《成方便读》云:“脱血之后……以阳无所附,浮散于外也”。阳气虚是上消化道出血后高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