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7497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五年制高职地理教学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五年制高职地理教学有效性摘要:本文从五年制高职学生实际出发,深入剖析,探索实践各种有效的地理教学活动,以期引导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据此,我觉
2、得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上有收获、有进步;让学生在基本地理概念常识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对待地理学科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认为教师能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最有效。一、地理有效教学任重道远1.认清现实,转变教师观念。首先,由于五年制高职生没有升学压力,教师往往只按教学计划赶完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自己不相干,考试前布置练习、复习题,给学生施加压力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思考提高效率的办法。其实,正因为五年制高职没有升学压力,我们才更有理由、有时间去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其次,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
3、来说,地理科学上至天文下至地球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并不仅止于教学的完成或者考试合格,更在于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它更大的教育意义在于学生学习时能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且在现实中加以运用。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只为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否则很可能会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况。2•深入剖析,了解学生基础。五年制高职类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当然也包括地理课并无多大兴趣,觉得地理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与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联系,认为没有学习意义,学习时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再加上许多学生初中地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好好学,因此主观上地理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而客观上由于比赛、排
4、练演出及其他活动较多,无法保证学习的时间,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每学年第一学期对新生的不完全调查,我发现我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生源地学生的地理基础相差很大。甚至于有学生竟然说合肥市是属于江苏省的城市,不知道自己的家属于南京市哪个区……二、实践与探索1•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全体同学参与。针对学生的以上实际,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学生不在学习状态,教学就如同行尸走肉,再好的方法都不可能奏效。五年制高职的大多数同学没有升学愿望自然也就没有升学压力,这样在上课时也就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我在地理课堂上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例如:在新生的第一堂课,我
5、没有上新课,而是具体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地理这门科学的特点、分类和地理科学的各分支学科的历史、现状,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们了解到地理学科其实是一个“小学科,大科学”,让学生明白“王婆卖瓜”首先要种瓜,现在正是种瓜的时候。其次,要在课堂全过程的教学中关注全体同学的参与,让每个同学在每个环节中都有自己的任务或共同的任务,简言之,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闲着,学生一旦闲着无所事事,注意力就会涣散,所谓无事生非。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行了平时成绩的加减分制度,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认真的同学加分,每月公布统计情况,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另外,按学生的学号与教学当天的日期
6、的联系,安排必答题和抢答题,尽力做到每节课无“漏网之鱼”。2.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课堂融入生活实际。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内容经常非常乏味,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案例教学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让每位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案例式教学的运用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说在讲授“商品谷物农业”这部分内容时,提出问题“肯德基或者克莉丝汀的面包和学校小店的面包相比价格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的脑细胞就开始活跃起来了,进而分析什么是''商品谷物农业”就更有效了。3•师生平等氛围和谐,充
7、分利用学生差异。“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是谁统治谁,谁主宰谁,应该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职类学校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要充分体现他们的地位、意愿和作用。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如果学生思维中萌发出新知识的幼芽,教师则要及时予以鼓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