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互联网与“人的关系延伸”

浅论互联网与“人的关系延伸”

ID:46737037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互联网与“人的关系延伸”_第1页
浅论互联网与“人的关系延伸”_第2页
浅论互联网与“人的关系延伸”_第3页
浅论互联网与“人的关系延伸”_第4页
浅论互联网与“人的关系延伸”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互联网与“人的关系延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互联网与“人的关系延伸”【摘要】本文从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著名论点“媒介是人的延伸”出发,剖析了互联网对于社会个体及社会个体间关系的改变,指出互联网延伸的是一个H渐完整的社会个体,并为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开拓了新的关系空间。【关键词】互联网关系延伸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创造性地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当任何一种感觉或身体的功能可以通过某种技术或形式具体化时,人们的感觉系统就会通过这个途径获得延伸。在其论著《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他形象地将衣服视为皮肤的延伸,轮子是脚的延伸,口语是思想的延伸,文字是口语的延伸,印刷术是文字的延伸,电子媒介是屮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人类正是借助传播新技术

2、的发明与改造扩展出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互动与即时沟通是以互联网传播为基础的众多新媒介的最大技术优势,网络传播技术使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一再延伸。现在的互联网或许就是麦克卢汉想象屮的那个“新媒介”,我们可以在网上聊天,在网上收看直播,在网上与亲刖叙旧抒发感情。如果说广播、电视打破了人们听觉与视觉的局限,使人们可以和全世界的人看到同样的事物,那么互联网打破的则是人们思想的局限,它使身处网络中的人们可以随时交换看法和发表评论,使人类的整体感觉在互联网上延伸,因此互联网延伸并塑造出了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精神世界。互联网是人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信息存在着技术潜力和工具性形态特征。他甚至将一切物

3、品当作表达“讯息”的工具,纸笔、标语、照片、服装、数据库等等。但麦氏并非只是对媒介的技术感兴趣,而是更看重这个技术所代表的“讯息”。技术性传播媒介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的信息传播能力,构建出更为完整的信息生态,传递出更为丰富的环境讯息和个人讯息。用“人体的延伸”来概括媒介的特性,形象地反映出媒介影响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本质。互联网就其物理介质来说是由光纤网络与光电信号组成的光电网络。建立在物质基础Z上的信息传播,不断地延伸人类的整体感官,从而提升了人们改造自身、改造社会的力量与技能。互联网所具有的传播优势,使其不像传统媒介那样偏向某一种感觉,而成为人的综合延伸。首先,网络传播中的符号是

4、诉诸于感官的,互联网诞生之后,起先仅是将文本、图片等信息搬至网络,后来逐渐将Flash动画、在线音频、在线视频等更多媒体形式纳入麾下。在网络中,人类的视觉、听觉感官正在得到越来越全面,稳定的发展,以至于“肖我们查看媒介界面的发展轨道时,必须承认在某一点上,几乎所有的感觉都可能和虚拟时空联系在一起,且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以更加强烈的感官体验。”①其次,当人类的思想、言语、外貌、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网络都能够通过网络來传递的时候,互联网延伸的已不再是人类某一种功能或是中枢神经系统,而是一个日渐完整的社会个体,并将个体的行为和彩响拓展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互联网延伸人的社会关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脑科学实

5、验室研究员Clark指出,“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网络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②美国未来学家保罗•萨福一语道破网络的本质特征,就是“与其他人发生联系"Internet比任何其他媒介都更好地调节人的相互作用”。③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广泛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今天,每3个屮国人就冇1人与它亲密接触……互联网对人的延伸除了表现为“人一机”联接,延伸了人的触觉、感官,更深刻的社会影响则表现为计算机通过扮演中介角色(“人一机一人”)实现“人一人”交往的社会现实。互联网的兴起使人类信息传播的介质形态由光电传播变成了数字传播的同时,也使

6、得人际交往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传播技术的进步已经使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时空分离”成为现代人生活形态的一大特质,人类生活已经大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所造成的束缚。基于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相互之间的“不在场”交流,不断提升的网络传输速度是时间压缩的体现,而网络世界中,国界与地界的消失也成为空间压缩的体现。在网络连通的世界屮,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同他人交往,并最人限度地利用时间和空间的效率。网络的使用者有着广阔的关系网络,一方面他们可以与网络中的陌生人互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网络维持与熟人之间的联系。网络人际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过程。信息不仅在网民之间

7、传递,而且也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发展。网络传播将文木、声咅、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融为一体,将传统媒介中信息的单向传输变为双向甚至多向交流,使身处网络屮的个人摆脱了被动交往或是无交往的状况,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同时,网络的联通性也使得特定网络场域中的人或某一话题的讨论受到来自不同时空的其他人或其他话题的影响。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在“交往异化理论”中指出,现代人际交往在为人们提供创新性空间,带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往往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