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6200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弟子规》对中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弟子规》对屮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甘肃省渭源县第二小学王胜军论文摘要:《弟子规》重视中学生习惯和行为的养成,人格和思想的培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当代中学生的人格养成尤其具冇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牛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儿个方而。论文关键词:李毓秀;《弟子规》;中学生人格养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在智力、体力等方而的差距将越来越小,人们Z间的差距将更多体现在品性方面。而良好品性的塑成则
2、冇赖于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伦理道徳教冇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所以说,人格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而。然而长期以來,家庭和学校教育一-味强调学生的知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格与道德伦理认知与实践。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Z。著名的《弟子规》即是很好的道德教育材料。《弟了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后來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
3、简意赅,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弟子规》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使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体可行,冇较强的操作性,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对中学生的人格养成教冇具冇重要意义。《弟子规》要求弟子加强白我的人格修养,做i位身体健康,道徳高询的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弟子规》使孝亲上升
4、为主体自身的人格修养,这是很有意义的。在其看来,孝亲不仅是主体的行为表现,更是由这些行为透显的人格精神,一个人只耍培养起这种敬爱亲长的高尚人格,则其无时不再关心着父母的生活起居,心理感受,而孝亲的行为亦无处不在。中学生,作为90后川生的一・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在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伦理教育中成人,他们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更不会从事任何具体生活劳动,衣来仲手,饭来张口。孝敬父母在他们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更不耍谈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子女了。所以,学习《弟子规》,不仅可以
5、使他们知道孝悌Z行为,更能培养他们的孝悌自觉意识,健全人格。对个人的发展来说,完美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徳冇T作成功的1=1标之一,《弟子规》要求人要“谨而信”,要“泛爱众”,要“能亲仁”,把徳育与人格塑造紧密结合起來。中华民族传统的德育思想历来重视对光明伟岸的完美人格的追求,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了文才与品德的协调发展、行为与心灵的谐美。这是人木身外在与内在的和谐,也是人们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和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人木身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与人之
6、间的平衡与和谐等。我们往往可以在《弟子规》的道徳规范中得到启示。《弟子规》认为:“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同样是人,却良莠不齐,随流俗者多,有仁德者少。为什么会这样,仔细分析下去,往往发现其实人们Z间的智力差距是有限的,而差距渐渐拉开,是因为人们在道德修养、人格品行上冇一定的差异。如果忽略道德修养,只讲学问能力,讲名气大小,讲获利多少,那么“流芳百壯”和“遗臭万年”就没有区别了。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來的中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
7、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中学牛很少有人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更不明白“人生信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口己到底该如何做人?中学生诚信问题与社会上流行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遍风气冇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垂缺失冇关,更表明徳育教冇的滞后。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技能的场所,更是完善人性,提升人格的精神教场。然而在屮学期间,学校的徳育没有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形成学生的基本品德,更没冇强力倡导诚信教育,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
8、。《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耍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H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徳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B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为非的区别,特别关注人们行为的内在心理动机,强调从内在人格上改善人,提升人。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