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66549
大小:61.5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7-13
《浅论《弟子规》对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养成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弟子规》对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养成教育【摘要】《弟子规》是蒙学经典,这部书延续了儒家学派的道德观。它认为品德包括孝、悌、谨、信、仁、爱等部分并强调这些品德对于人发展的重要性。《弟子规》不但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和美德,而且把孝亲尊长、诚实守信、举止文明、认真学习、人际交往等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包含了大量的做人的道德基本准则。本论文阐述了《弟子规》中的道德思想及其价值,以及培养途径与方法。【关键词】弟子规;道德行为;小学生;价值《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蒙学经典之一,作者是清朝前期的学者李毓秀。后来贾存仁先生将其修改、整理才使它成为今天我们见到的这
2、本经典。其内容源自《论语·学而篇》当中的一则,经过原作者和后来的修改者的努力写成了1000多字的内容。《弟子规》包括《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份并加以分别论述。“弟子”的意思比较广泛,原意是学生在老师面前的谦称,在今天可以泛指孩子及学生和年轻人。“规”有着规范、规矩、规则、规劝的含义。《弟子规》这部书的目的就是教育后辈重视品德修养和培养善良的品质。由于这本书中将品德修养细化为千余字的道德行为规范利于后辈学习和实践,所以被评价为教育年轻一代,保持诚实,塑造良好的家风的最优读物。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一)研究背景近些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地改善,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的追求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这种情况,推出了多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丰富公民文化需求的政策和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国民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更加高涨。《弟子规》作为一部儒学经典,被社会上各种团体以多种形式宣传推广,从相关书籍在各大书店的热销,到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推出的《弟子规》系列讲座,从众多企事业单位通过学习《弟子规》来促进管理,建设团队文化,到许多家
4、长、学校也纷纷运用《弟子规》来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儿童,《弟子规》正在闪耀着育人的光芒。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在此期间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发展主要是受到父母、教师、同伴的影响。然而,由于当今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儿童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存在着很大问题,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张扬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不加约束;而学校又重视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存在种种问题,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肆意疯闹,随手乱丢垃圾,在公物上随意涂画刻字;自理、自立能力差;没有爱心、自私自利等
5、不良行为习惯随处可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认为启蒙道德教育经典著作《弟子规》,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思想,将它用于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之中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当前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入手,将《弟子规》当中所蕴含的适用于当代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为基础的观点,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为我们现在的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2.实践意义本研究直接应用于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之中,依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吸收前人的智慧,
6、加以合理运用,这样既弘扬传统文化,又为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提高小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小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小公民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另外,对当前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现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统计得出的数据为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研究者进行研究提供了依据。根据当前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一些策略,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弟子规》对于道德内涵的界定道德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很多人都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秦朝之前,在荀子的《劝学》篇中有关
7、于这个词语的记载:“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原本指人走的道路。在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认为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则,而德的意思是顺应自然,遵循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在儒家学派看来道是做人和施政的根本原则,德是德行、品德、是自己的行动、言语的规范。宋明理学家将道等同于天理,“德”上升为本性,并主张克己复礼。《弟子规》这部书继承儒家对于道德内容的理解,认为道德包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言语严谨、诚实守信、亲仁博爱等方面。它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需要在后天中进行教育来实现道的要求,这本书将“德”理解为自身行为、言
8、语、动作等方面的规范和约束,通过践行这种规范,自我约束才能实现“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