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科學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思考與探討

構建科學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思考與探討

ID:46731910

大小:8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7

構建科學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思考與探討_第1页
構建科學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思考與探討_第2页
構建科學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思考與探討_第3页
構建科學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思考與探討_第4页
構建科學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思考與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構建科學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思考與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構建科學城市防洪排涝體系的思考與探討摘要:本文根據杭州市區水文及地形條件,通過分析造成城市洪滂災害的幾個主要原因,結合美國休斯頓的先進防洪經驗,對在城市化發展的背景下構建杭州科學城市防洪排涝體系進行瞭探討關鍵詞:杭州城市化防洪排涝體系前言近些年由於全球性的氣候異常,杭州遭遇突發性災害天氣逐漸增多,受災程度也十分嚴重。2007年,臺風“羅莎”造成浙江11市68縣959個鄉鎮718.7萬人受災,全省直接經濟損失達75億元。杭州主城區有1563戶居民傢中進水,隻能依靠沖鋒舟進出。水災最為嚴重的城西地區,一個變電所被淹,致使附近小區大面積停電。杭州主城區有533處道路積水,最高水位達1.5米,40

2、多個路口因為積水過深失去通行能力,城市內涝致使杭州交通一度陷入癱瘓可見,杭州面臨惡劣天氣考驗,特別是持續暴雨傾襲時,城市排水能力嚴重不足,防洪排涝功能成為城市功能的一塊短板。對此,盡快分析成因,提出相應對策,建立一套符合杭州實際情況的城市防洪排涝體系已是當務之急、洪災形成條件及洪災髙發區共性通常下雨或下雪的時候,一部分降水會被土壤和植被所吸收,一部分降水會被蒸發,而一部分降水則會被截留在地表,並匯入河流。當土壤和植被不能再吸收更多的水分,河流和城市下水管道排水的能力達到飽和,內陸湖和水庫水位也達到警戒線的時候,就會發生洪水。通常降雨的30%左右會成為地表水,而這些地表水則需要滿足前面提到的

3、一到兩個條件時才會產生洪水在自然界中,一些地區會經常性地發生洪災,它們常有一些共性:經常性經歷暴雨,靠近排水管路、渠道、河流,地勢比較低二、杭州市區水文情況杭州河流眾多,水系發達,主要河流有錢塘江、東苕溪、京杭運河等,它們分屬錢塘江、太湖兩大水系錢塘江為浙江省最大河流,經杭州市的淳安、建德、桐廬、富陽4縣(市)及杭州市區,在市內的流域面積約13227平方公裡,約占全市總面積的80%,其水域面積約占全市水域面積的84%杭州市內太湖水系主要河流為東省溪、京杭運河。東苕溪位於杭州市西北部,幹流在湖州市白雀塘橋以上,長151.4公裡,流域面積2265.1平方公裡,流域內山地丘陵占83%京杭運河在杭

4、州市內流域面積726.6平方公裡,是我市平原地區的一條主幹河道,主要接受餘杭區西部及杭州城郊部分徑流,經水網調節後,通過運河幹線,分別註入太湖和黃浦江,還通過海鹽長山閘往南,排入杭州灣。運河河網地區兩岸地勢平坦,地面高度在1.8米至2.7米之間三、杭州市區內涝原因1、主城區排水形式和手段單一杭州市共有大小河道1499條,總長7453千米,其中山區溪流255條,長3981千米;平原河道1194條,長3472千米。其中主城區的河道基本屬於運河水系,包括西湖、上塘河、餘杭塘河、古新河、西溪、東河和中河等,這些河道都具有泄洪排涝功能。運河常水位是1・3米,警戒水位是2.7米主城區內排水手段不多,主

5、要是通過各條河道將水排入運河,再通過運河排出。錢塘江在主城區排水排滂中起到的作用很小,因為錢塘江的常水位是4.5米,遠高於運河,隻能通過泵站進行排水。匯入運河裡的水最後通過三條路徑排出:通過湖州排入太湖;通過嘉興排入杭州灣;通過上海排入黃浦江2、城市局部排水系統陳舊老化,且未完成新老更替杭州市區的舊小區大多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建造的排水管網簡陋,管徑狹小,已遠遠不能滿足目前排水需要。老城區主要道路的雨水排水系統,其主體管道多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排水能力不足,暴雨一來,積水點隨即産生目前部分新建小區采用側立式雨水收集口進行排水,過水斷面小,易受樹葉、垃圾阻擋導致排水不暢。另外,一些拓

6、寬道路新的排水系統還沒有鋪設好,也導致雨水肆意橫流3、低窪地勢較多,河水容易倒灌杭州的積水都是通過各條河道排到水位最低的運河,再通過運河排向嘉興湖州一帶。但運河泄洪也有一定限度,超過2.7米的警戒水位就難以排水。例如西湖區由於地勢較低,形成瞭天然的“蓄水池”,附近河道極易產生倒灌留下、西溪一帶之所以積水嚴重,與其地形地貌有關。杭州城西背山,暴雨後大量山洪傾瀉,進入平原後,徑流來不及消化,於是在平原和丘陵交界處產生內涝4、城市化推進影響排水系統正常運行由於施工、拆遷、道路改造等原因,局部排水管網、出水口被嚴重損壞,導致匯水面積增加,或造成排水系統不完善,這是市區新增積水點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見,

7、除經常性經歷暴雨,靠近排水管路、渠道、河流,地勢比較低這些洪災高發區的共性,大規模城市化成為內涝、洪災產生的另一主要原因。這是因為鋼筋混凝土的大量應用破壞瞭地表土壤的滲透性,嚴重限制瞭地下土壤存儲降水的能力和速度。再加上已經過時的城市下水管道和排水系統,使得城市中的一些地區哪怕在持續時間較短但強度較大的暴雨中就會受淹。這些都極大增加瞭城市防洪排涝的壓力如何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大背景下,保障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是發達國傢及發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