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07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6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逞才现象【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逞才现象《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关于其卷帙门类,历代记载及现存传本均不一致,今存较有影响力的笺注本是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和1984年出版的徐震堮的《世说新语校笺》。通行的《世说新语》共三卷36门,其中上卷为“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见《论语·先进》,中卷包含“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和“豪爽”9门,下卷包含“容止”、“自新”、“企羡”等
2、23门。该书自南朝问世以来,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对其研究之多亦不在话下。古人研究《世说》,多在考案史实、训解文字、校勘版本和批点评注等方面著力,对《世说》的整理流布、正确理解、赏析评价以及进一步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20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世说》研究也走上了现代学术健康发展的轨道。丰富多采的专题论文,完备详实的笺、校、注、译本以及系统性的研究专著相继问世,蔚为大观,成果卓著。《世说新语》是“志人”体小说的代表作鲁迅先生称它“记言则玄远冷俊
3、,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47],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这部书也被视为研究魏晋风流的主要参考之一,该书很大程度上再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想文化水平以及人物风貌。魏晋名士身上世家大族的自豪感和自身的使命感与动荡的政治环境猛烈冲突而绽放出异常璀璨的光芒,他们那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脱俗的言行和超逸的风度已然融合成一个时代的名词——魏晋风流。对魏晋文人逞才现象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附庸于对魏晋风流、自然美和清谈等等研究课题之中,虽然没有能够完全独立,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4、以下三种说法:一、深情说《世说新语》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名士,而是名士自风流,所以嵇康“临刑东市”却仍然“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徐震堮.世说新语笺注.上海:中华书局.1984.194],而即使郗家来选女婿,王羲之依然坦腹东床。《世说新语》里记载名士这种旷达气度、豁达胸襟的例子不在少数,他们对自己的才气、自己的志向毫不掩饰,淋漓尽致地施展开来,然而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种逞才现象呢?冯友兰在《谈风流》里提到“真风流的人,必有深情”[[]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614],而名士身上的那种
5、情与万物之情皆有共鸣,所以冯友兰说:“他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底同情”[[]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616],这种同情造就了他们在评价人物以及处世态度上都与前人不相雷同。(一)物我如一的品评方式。玄学中的言意之辨,特别是言不尽意论作为方法论逐渐为人物品鉴所用,人物品鉴也从单纯的政治考察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艺术审美活动。《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品鉴很大一个特点就是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象征手法加以品题,不难感受到名士身上所散发出的浓浓的自然气息和寄托于自然的那种深情。如《世说新语》中的这些
6、品题:“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容止》)[[]徐震堮.世说新语笺注.上海:中华书局.1984.334]“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容止》)[[]徐震堮.世说新语笺注.上海:中华书局.1984.342]“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容止)[[]徐震堮.世说新语笺注.上海:中华书局.1984.341]“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徐震堮.世说新语笺注.上海:中华书局.1984.228](二)自然而然的处世态
7、度“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5.185]个体生命的短促与自然的永恒相比实在相形见绌,政治上的惴惴不安使得他们转向自然寻找生命的依托,因此自然寄托了他们最为真挚的情感,在处世态度上也选择了自然而然的方式。魏晋文人率性地生活方式主要通过脱俗的举止表现出来,比如《世说新语》中提到了刘伶的故事:“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
8、宇,屋室为禈衣,诸君何为入我禈中!’”(《任诞》)[[]徐震堮.世说新语笺注.上海:中华书局.1984.392]虽然从传统儒学上来看,他的这项举措是不知廉耻的,但他却敢于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最自然的自己,舍弃俗世的累赘借以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表达出自己对于自然对于生命最深沉的爱。《世说新语》中引述了一则王戎(竹林七贤之一)丧子的故事。“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