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

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

ID:46725354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_第1页
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_第2页
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_第3页
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_第4页
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有毒与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毒有狭义与广义两说。若单从毒即药物对人体伤害的狭义角度看,中药学中所谓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对人体能否造成伤害。一般说,凡标明有毒者,均表明该药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如砒霜、生乌头等有大毒,对人体有极大的毒害作用,特别是在不合理应用情况下更是如此。未标有毒者,则说明该药对人体伤害较小或根本不会伤害人体。其中偏性突出者,如干姜、黄连等虽为无毒之品,但却对人体分别潜在着伤阴助火与伤阳助寒等损害作用;而偏性甚弱者,如浮小麦、粳米等则为名副其实的无毒药,根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仅仅站在毒指药物对人体伤害的狭义角度,将有毒与无

2、毒理解为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广义的毒是指药物的总称或药物的偏性,它既包括了药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又包括了药物对人体的治疗作用。所以从广义角度讲,药物的有毒与无毒除表示其能否对人体伤害外,还表示了其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一般说,有毒者力强,无毒者力弱。如大黄与巴豆虽均为泄下之品,但大黄无毒而力较缓,巴豆有大毒则力峻猛;肉桂与附子虽均为补火助阳之品,但肉桂无毒而力缓,附子有毒则力强。所以临床上如何正确使用有毒与无毒中药变得十分重要。1、正确使用有毒中药,化有毒为无毒取药毒,攻病毒,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一些以常用无毒中药难以奏效的怪后顽疾,每以有毒中药为治而取效。如雄黄有毒

3、,能攻毒杀虫,疗恶疮、蛇伤;砒石有大毒,能攻毒定喘,疗癌肿、喘哮。然而,这些有毒之品极易毒害人体,临床应用有毒中药,必须十分谨慎。用量是决定有毒中药能否毒害人体的关键。一般说,凡是经过合理炮制的有毒中药,只要用量适当就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使用有毒药物的正确方法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至产生疗效而不损害人体出现不良反应为止;且要中病即止,不能盲目久用。正如《本经序列》所云:若毒药疗疾,先起如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2、区别对待无毒中药。不使无毒变有毒中医习惯将药物分为有毒与无毒两大类。从总体看,无毒药与有毒药相比.虽有药性平和、常用治疗量幅度大、安全性高等优点,但也不是昧

4、味绝对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临床应用应区别对待。在这类常用的无毒药中,一部分药物如大黄、肉桂、麻黄等,因其偏性突出,故在不合理应用的条件下,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尽管有无毒者宜多(《类经卷十二》)之古训,但临床应用也不能唯求速效而盲目地超量应用,否则必害无疑。如近年有报道,一中年女子超大量煎服无毒的陈艾(6根,约80g),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身亡。另一部分药物,如山药、浮小麦、意该仁等,因其药性平和,故对人体无毒害作用。这部分药物,虽可以超大量内服,但也不能无限制地加量。健康人暴饮暴食尚且伤脾胃,更何况是病者服用。3、用法得当,是减毒的重要环节中药的使用方法,如复方配伍、给药途径、单位时

5、间内给药次数、用药时间的长短及施用面积的大小等是否合理得法,对中药的有毒无毒影响极大。从古今临床应用中药发生有毒反应的案例看.有不少是由于用法不当而致。因此临床用药应做到:(1)合理配伍,避开配伍禁忌。凡属配伍禁忌,合用后能增加或产生人体毒害的配伍,如甘遂与干草等,不得谴用。(2)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正确的、有利增效减毒的给药途径。毒大者宜外用,如砒石、轻粉、铅丹等,应尽量不做内服。血管给药较消化道、呼吸道及体表给药易产生毒害,故应少用血管给药法,尽量采用消化道、呼吸道及体表给药法。(3)根据药物毒性大小和病情的轻重.合理确定日(24h内)给药次数。所用中药无毒或有小毒,或病情急重者

6、,可适当增加给药次数;所用中药有毒或大毒,或病情轻缓者,可适当减少给药次数。总之,每日所用总量不能超过人体的最大耐受量。(4)不可无节度地长期使用某单味中药、复方或中成药.仅防蓄积中毒。一般用药至邪去病将愈或初步痊愈,即停用或减用原药,或改用力缓之药,或以食养,或待机体自我调节。(5)外用中药,特别是有毒中药,不可超量大面积施用,以防其所含成分特别是有毒成分,经皮肤外层或破损处组织过量吸收而致中毒。4准确辨证。是减毒的必要保证中药的有毒无毒,还受到机体方面的影响。每一个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必须全面准确地辨析用药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种族及皮肤状况等,作为用药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

7、中药对人体的毒害。一般说,对于不同的健康个体,体强或基本健康、高大肥胖的人耐药性较强,可投作用强烈或有毒之品,且宜守常量或稍增用量。而体弱或久病多病、矮小瘦弱或婴幼老人耐药性较差,不宜投用作用强烈或有毒之品,宜用作用较缓或毒性较小的中药,且宜仅守常量或低于常量。对于不同性别的个体,特别是妇女,要注意其生理变化而恰当选药。对于不同种族或同种族而居处或习俗不同的用药者,也要注意辨析其对中药的敏感性或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