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研究[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病原菌构成情况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选择506例临床确诊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及50例非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取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将其结果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K对照组呼吸道分EiC泌物培养仅有3例为杂菌生长。2、观察组呼吸道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5.18%,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有86例占48.31%;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36例,(20.22%);产酸克雷伯菌10例(5.62%);葡萄球菌8例(4.49%);绿脓假单胞菌7例(3.93%卜3
2、、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咳嗽,中毒貌、双肺湿罗音及缺氧征较明显;且无明显季节性。结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35.18%,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及体征,无季节性改变。关键词:婴儿新生细菌感染肺炎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08)3-0022-03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200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口];为了解昆明地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特点,我们对50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住院患儿做
3、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及临床资料本项研究设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选择2005年7月〜2007年6月50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住院患儿,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1],其中男336例,女170例;506例均为足月儿,日龄0〜3d124例,4~28d382例,54例出生时羊水浑浊,出生后窒息,201例以鼻阻及口吐白沫入院;167例因咳嗽入院;138例因咳嗽呼吸急促入院;体检时呼吸增快>50次/min386例,268例有明显缺氧征,159例双肺可闻及细湿□音,505例患儿胸片示新生儿肺炎,1例患儿示先天性血行播散性粟粒
4、性肺结核。对照组:选择同期无呼吸道症状的住院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2例为出生〜72h,48例为3〜28d,以新生儿消化不良及轻度黄疸入院,无呼吸道症状及体征,胸片未见肺部炎症。2研究方法2.1标本采集方法对所选病例于住院次日(患儿吃奶前),操作者先将一次性无菌痰培养管的一端与负压吸引器连接,然后戴无菌手套,将另一端从患儿鼻孔插到咽喉部,用负压吸引取出足量的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无菌状态送检。2.2细菌病原学检测用5%羊血哥伦比亚琼脂平板及巧克力平皿进行呼吸道m2分泌物细菌培养,临床检出病原菌再用生物梅里埃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
5、种,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完成细菌病原学诊断及耐药分析,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肠埃希ATCC25922,绿脓假单胞ATCC27853为质控菌株,判定标准参照美国NCCLS标准。2.3统计学分析应用PEMS3.1软件分析,百分比及X2检验。3结果3.1对照组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有6例为杂菌生长(非致病菌)b3.2观察组呼吸道细菌培养情况:506例中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阳性178例,阳性率为35.18%,其病原菌构成比见表1,1例胸片提示为先天性血行播散性粟粒性肺结核。3.3本组病例中1例为先天性血行播散性粟粒性肺结核,临床表现为严重青紫,持
6、续发热,双肺较多细湿罗音,摄胸片确诊,追问病史其母患有肺结核病,患儿PPD试验呈强阳性,该病例在确诊后转我院感染科,经抗结核治疗2月后好转出院。3.4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特点:见表3.3.5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与季节性分布:本组病例中细菌培养阳性者全年均有发病,无季节差异。4讨论4.1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口],本组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有178例病原明确,其阳性检出率为35.18%;其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48.31%,肺炎克雷伯菌次之占20
7、.22%,产酸克雷伯菌居第三占5.62%,其余还有8种病原菌;而对照组呼吸道细菌培养仅6例为非致病杂菌生长;另有64.8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不明。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次之,与夏氏报道[2]—致,与朱氏报道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不同[3];在本组病例中虽仅1例为先天性血行播散性粟粒性肺结核,但我们认为对于严重青紫及呼吸困难的难治性新生儿肺炎应高度注意先天性结核感染,与傅氏报道[4]—致。4.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类型、病原学与临床特征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时
8、或出生后。本组符合宫内感染性肺炎者54例(10.67%),其特点为新生儿有宫内窘迫或岀生后窒息史;羊水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