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

ID:46722096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_第1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_第2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_第3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_第4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涉及三个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下面分而述之。一、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意理解的程度。对信息的筛选的考查,最常见的方式是挑选若干文句(一般是六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而2010年重庆卷、2011年湖北卷等,文本内容涉及中心人物性格、品质有别的两个方面,或核心内容不同的两个层面,筛选信息的题型也随之改变为"两两编组”。解答信息筛选

2、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必须对信息点有个清楚透彻的理解。如果没有弄清信息点的含义,下面的筛选就毫无头绪,也就根本谈不上选出正确答案了。比如2011年江苏卷考"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严而不残”即'‘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就是'‘恩威并施”。(二)要能够以信息点为准绳,以此去衡量各个文句,排除与信息点不相合的语句。(三)要注意到陈述对象是否与题干吻合(是否说的是无关的其他人的言或行)。(四)要注意题干中有没有“直接”一词。比如2011年福建卷第3题为'‘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有直接关系”,那

3、么句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说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句②“登者忘其险焉”表现的是前人登山的感受,句⑥''必能有为无疑矣”是推想李侯“当为之大于此者”的胸怀气魄一一这三句都不合要求。(五)当你不能顺利地作出判断时,不妨仔细看看下面供选择的四个选项,或许就会获得某种提示。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综合能力。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一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试题的选项通常是“三对一错”

4、,设问角度基本是选误,四个选项大多依原文的先后顺序对文意作概括性的转述和分析;那个错误项中的大部分叙述一般还是符合文意的,往往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综观2011年高考试题,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一)曲解词义指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错误地加以解释,从而导致叙述出错。1•全国卷第10题C项(选文出自《明史•熊鼎传》人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本项错在“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原文写“平阳知州梅镒坐赃

5、”,其中“坐赃”只指“非法收受财物”,没有“行贿”的意思。(二)夸大其辞命题者在构拟这类选项时,常常在大体准确的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意夸大的地方作为干扰。2.重庆卷第12题A项(选文为蓝千秋的《江公皋传》):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夸大其词,原文“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大意说的是“以前的县令因此获罪入狱的共有三任,其中一个最终因受牵累死去

6、,妻子儿女不能回家……将前任县令全都罢免遣送,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家”。(三)张冠李戴命题人故意把发生在甲身上的情况说成发生在乙身上,这就属于典型的张冠李戴。2.四川卷第10题B项(选文出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与选项相关的原文为'‘先生不觉失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屡,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说的是吕徽之“失笑”,可见'‘就嘲笑侮辱他”说法有误。考生如果不注意把选项与原文严格地对应起来,此题较易误选。(四)颠倒事实即命题人故意颠倒事实,造成选项错误。4•全

7、国卷新课标卷第6题D项(选文出自《宋史•何灌传》):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本项错在“何灌阻止溃退未成”,这属于颠倒事实以设误,相关原文为"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亦”表明何灌也是望风溃败。(五)无中生有这种陷阱的设置,在高考中是常见的一一干扰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是命题人臆造出来混淆视听的。5.北京卷第9题B项(选文出自《淮南子•❷论训》):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代价与

8、成功总是成正比”之说,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实际上,原文只谈到“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