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10835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方剂配伍研究进展【临床专业医学论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方剂配伍硏究进展【摘要】方剂作为连接医药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集中休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配伍理论硏究是方剂科学硏究的基础及要点,深入硏究方剂配伍的方法和模式,有可能挖掘出具有民族知识产权的医药硏究内容,从而对世界医学有所贡献。【关键词】方剂;配伍方法;配伍原则;配伍规律;中药复方笔者查阅了近10年有关方剂配伍硏究进展状况的文献,现综述如下。1配伍方法的硏究1.1君臣佐使的硏究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理论的主要特色,以拆方硏究为主:如杨传彪等〔1〕硏究发现瓜萎薙白白酒汤中瓜萎有扩冠,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单位瓜篓与复方有相似的作用,体现了君药的药效是该方的主要药效,处于该方的主
2、导地位;黄黎等〔2〕硏究指出黄苓汤中君药黄苓除镇痛作用外在抗炎、退热和镇静作用方面均呈明显活性。叶宗仁等〔3〕报道麻杏石甘汤中杏仁在全方配伍当中有重要的意义。王阶等〔4〕报道华佗再造丸的冰片能促进当归、川茸所含的阿魏酸,川苇嗪等成分通过血脑屏障,由此说明不同药味在方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突出臣药、佐药、使药与君药的协调统一,以增效减毒。1.2七情相合的硏究《神农本草经•序列》提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杀者,有相反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七情合和”理论是方剂配伍理论的总纲,其硏究主要集中在配伍的增效和减毒方面。在药理硏究方面,唐迎雪〔5〕硏究发现四逆汤中附子虽有一定的
3、强心作用,但并不强,配以干姜后,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这与“相须”理论是一致的;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貳与甘草有效成分FM200hcb合并腹腔注射后,镇痛抑制胃酸分泌和消炎作用均因协同而达到加强〔6〕;高木敬次郎〔7〕药理实验发现柴胡的有效成分芍药貳和甘草的有效成分或者和芍药的有效成分芍药貳合用时能降低柴胡皂貳的谥性,缓和对肠道的刺激,并增强镇痛镇咳作用。鲍军〔8〕实验观察到大黄黄连泻心汤全方有明显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组成药物黄连作用与全方相似,大黄只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效应,黄苓并不呈现活性,在不同配伍中出现相加(黄苓黄连),协同(黄苓大黄),拮抗(黄连大黄)作用,并随药物浓度变化
4、而呈双相效应;毛小平等〔9〕对玄参与黄罠配伍的实验硏究表明,二药合用时比较其镇痛、抗炎、抗凝血、白细胞数和耐缺氧能力等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减弱,二药为“相恶”的配伍关系。2配伍比例的硏究方剂运用的剂量变化功效影响早为历代医家认识,故有“汉方不传秘在量”之说,方剂量的改变会使全方本质的改变。在一定范围内药味剂量的变化可能不会导致药效的改变,更多的情况下,不同剂量配伍可导致复方功效强弱,性质方面发生变化: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去芍药汤由于桂枝芍约用量的不同,主治也不同。王阶等〔10]用多指标、多剂量平行比较实验发现,采用随机双肓安慰剂对照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
5、组、药对组、安慰剂组。每人服药10ml•次,每日3次,疗程为4周。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疗效依次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安慰剂组(PvO.Ol);血府逐瘀组改善血液流变性、血管内皮功能及降低炎性介质等客观指标优于安慰剂组。3配伍规律的探索3・1以证类方,方证相关宋小莉等〔11〕、马颖畸等〔12〕采用人工神经网(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建立模型,蒋永光等〔13〕运用数据挖掘法应用于类方硏究以脾胃方为例,将描述性的原始信息转化为科学数据性;现代学者认为某味药使用频率高者即为该方的核心药物,便是其中的规律所在,如战志华等〔14〕用此法发现治疗水肿药物利
6、水渗湿占有很大比例,代表着水肿治疗核卜药物,为硏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3.2以病类方,方病相关通过统计、分析与硏究古今治疗某种疾病的一定样本数量的方剂组方配伍用药情况,进而归纳总结出该病的方剂配伍用药规律〔15〕如有人对治疗慢性肾炎的84篇论文记载的成方和自拟方进行了分析,其组方药物类型使用频率最高为补益药其中以黄罠、党参、白术、茯苓、泽泻和山药为治疗慢性肾炎的基本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治疗慢性肾炎的当代方剂的配伍规律〔16〕。3.3病证结合'探索配伍规律。3.4物质基础硏究探讨配伍规律从分子水平探索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配伍理论的相关性是当前硏究的热点:一是药物配伍过程中,体外化学成分的变化
7、。黄熙等〔17〕验证复方有病理状况下的体内成分PK,如黄连中的小樂碱能与大黄中的隸质、黄苓中的黄苓貳、甘草中的甘草酸等形成复合产物;白头仇汤配伍后各成分的变化,发现白头翁汤合煎液中七叶树内酯含量下降26.37%,小漿碱下降46.45%,二者含量降低,并不符合各单味药影响的加和。二是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体内后,化学成分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等变化,宏观的药动力学硏究方法,常见的有药理效应法,毒理效应法和微生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