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87529
大小:87.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26
《洛阳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洛阳市人民政府文件洛政(2014)86号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4年12月29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豫发〔2013〕14号)精神,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方案。—、基本情况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洛阳新区。2013年1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决
2、定洛阳新区更名为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辖洛龙区、伊滨区、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总面积515平方公里,包括三部分:核心区89平方公里,伊滨新区70平方公里(其中,纳入洛阳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52平方公里,城市预留地18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356平方公里。区内有省级产业集聚区3个——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伊滨产业集聚区,其中,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238.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亿元;人口67.3万人,人口城镇化
3、率59.4%o五年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09〕52号)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乡一体化推进。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城市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街区和小城镇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通过五年的努力,新区总体规划和功能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基本完成,各项建设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先行条件初步形成
4、。——城市功能区建设加强。核心区完成开发面积47平方公里,累计建设道路240公里、景观水系100公里,日处理污水20万吨,聚集人口32.4万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基础路网、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完备,聚集效应越来越强。伊滨新区累计建设道路48条,125公里,建设改造大型桥梁5座,绿地280万平方米,治理伊河18.5公里,形成五级水面,开工建设富民安置小区8个,开工面积366万平方米,开工各类商住面积达352万平方米,热源厂投入使用,城市框架基本拉开,“明日新城”雏形初现。——现代产业发展加快。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光伏光电
5、、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产业为先导,初步形成以LYC轴承、中航光电、中航锂电、阿特斯光伏、四季沐歌、鹏起材料、惠中制药等企业为代表的先进产业;伊滨产业集聚区以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光电和创意设计产业为重点,引进中信重工、麦达斯、通达电缆、中意研究院等企业;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为重点,引进中移动呼叫产业园、恒生科技园、863软件孵化器等企业;洛阳市商务中心区建设起步良好,洛龙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步伐加快,正大广场、泉舜财富中心、宝龙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商贸建设初具规模,新的城市商业中心正逐渐形成。——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初
6、见成效。城乡一体化区域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0.2万亩,占示范区耕地面积的52%,千亩以上的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园区达38个,土地规模经营达7.5万亩,占示范区流转土地面积的73.5%O特色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都市农业初具规模。——体制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探索实行了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基本理顺了规划、土地、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成功建立了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独立运作的示范区建设投融资体制;搭建了统筹兼顾、责任明晰、协作良好的示范区建设工作框架。在洛阳市城乡一体
7、化示范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聚集效应不强,带动作用不明显,重城轻产,以工促农能力弱。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优势不明显,聚集度低;伊滨产业集聚区起步慢,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生产要素及资源作用未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生态建设刚刚起步;四是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不够,特别是优质文化资源传承不够,特色不突出,文化场馆建设滞后,洛阳的优质文化资源和传承挖掘不够;五是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
8、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