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

ID:46680626

大小:54.6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6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_第1页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_第2页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_第3页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_第4页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中圖分類號:F320文獻標識碼:A內容摘要:農村公共產品可分為不流動的和可流動的公共產品兩大類,分別研究它們的供給機制:不流動的農村公共產品隻能通過文化與制度的構建促使集體行動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流動的農村公共產品可以通過公共資源隨同居民一起流動或通過效率原則配置公共資源關鍵詞:農村公共產品集體行動供給機制基於集騁行動理論分析不流動公共產品供給機制(一)文化對農村集體行動的影響文化的內涵包括社會資本、文化認同度、產權界限、從眾規模等,不同的文化內涵形成瞭不同的集體行動方式,它們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一是社會資本指成員之間的信任度,社會資本越大表明成

2、員的信任度越高,集髏行動越容易。二是文化認同度有兩種,較高的集體主義的認同度使集體行動以政府供給方式為主;個人主義很強的差異化認同度使集體行動變得困難,一般由民間組織供給公共產品。文化認同度越低,差異性越強,對公共產品需求的異質性越強,集體行動的可能越小。三是文化中的產權界限分明,政府尋租難有空間,則集髏行動的交易成本降低;否則,模糊不清的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為個人最大化的攫取集體利益提供瞭機會。公共產品供給目標往往承載著個人私利目標,以導致尋租行為,加大集體行動的成本。四是從眾規模的大小決定瞭公共產品供給行動推進的難易程度,經驗研究表明,采取集體行動的規模通常很小。如“

3、采取行動”的小集團的平均成員數是6.5個,而不采取行動的小集團是14個(曼瑟爾•;奧爾森,1995)經過漫長的發展,我國農民形成瞭鮮明的文化特點:一是農村社會資本薄弱,學者曹錦清說“中村落的農民,歷來善分不善合”。二是農民居中分散,文化認同度低。我國農民往往以“己”為中心處理各種社會關系,人們堅守始於傢而終於傢的生存信念(金耀基,1993)。農村中宗族文化、鄉廟文化、村風村俗的差異,加深瞭集體行動的困局。三是文化中的利益界定很模糊,村民往往公私不分,對公共產品缺乏產權保護意識。道路、橋梁、水渠、水庫年久失修,樹林、魚塘等被濫伐濫用。四是農民居住相對分散,但行

4、政村中人口數量較大,集體行動的交易成本非常高。但是,在農村人們非常講究面子,往往認同權威,講究等級差序,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瞭文化差異,加強村民之間的凝聚力,有利於集體行動的推動在文化特征的影響下,農村集體行動的推動者往往是鄉鎮政府或村裡的權威;集體行動屬於短視、局部、生存性的取向,主要由初始的宗親,或比鄰為紐帶,或村中能人推動;農民在面子偏好制約下隱藏真實偏好;集體行動中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況時常發生,小農特色制約瞭民主機制作用(二)不流動的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困境分析農村不流動的公共產品有農田水利設施、農村道路橋梁、農產品市場行情等,農民常有搭便車的念頭,造成公共產

5、品的供給困境,追其原因:一是搭便車行為。農民對公共產品沒有共濟意識,存在僥幸心理和靠天吃飯的傾向。搭便車行為一旦出現,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沒有任何制度安排對其進行約束,它將成為一種“正激勵”,全面地破壞農村集體行動。另外,農民面對集體行動往往一盤散沙、議而不決、缺乏團隊合作精神。二是公共資金瓶頸。農村稅費改革表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國傢進行農村稅費改革,恢復瞭農村不流動公共產品作為準公共產品的性質;次取消“兩工”制度,不再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提供這類公共產品,以往供給提供模式喪失瞭部分政策支持,不流動公共產品建設所需資金和勞力納入“一事一議”范圍統一安排,面對艱難的籌資機

6、制,資金短缺成為公共產品供給的主要障礙。三是技術上很難排他性與靠天吃飯的依賴性的博弈。大部分公共資源型的準公共產品很難采取排他技術,主要是因為公共資源型產品高昂的排他性成本,另外,常見替代品的可獲得性也阻止瞭不流動公共產品的供給。四是制度缺失。美國學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2000)認為農村基礎設施缺乏可持續性是因為沒有任何的制度安排約束搭便車行為,制度提供瞭一種不良的激勵,導致公共產品供給缺失、使用過度、無人維護(三)不流動的農村公共產品集體行動的措施不流動的農村公共產品運作問題歸因於集體行動的困境,而集體行動困境難以克服多階次的“搭便車”問題。其最終的解

7、決路徑是依賴制度與文化的構建與培養。首先解決搭便車問題最重要的是解決制度供給、信任、承諾、相互監督問題。制度供給的難題在於它本身就是一個搭便車問題,實際上是純公共產品供給問題,中央政府承擔完全責任;對於利益涉及居中的公共產品供給困境問題,實際上是準公共產品供給問題,中央與地方政府承擔相應責任;對於利益積聚、邊界清楚的公共產品供給問題,這就要求中央與地方政府及受益的個人分別承擔相應責任克服搭便車問題大致有兩種解決路徑:一是依靠外在強制;二是依靠內在強制。外在強制要求在集體之外有一個零執行成本的外在權威,而內在強制則認為強制的權威是內生的,合法內在的強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