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青少年心理分离探究现状

国外青少年心理分离探究现状

ID:46663603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国外青少年心理分离探究现状_第1页
国外青少年心理分离探究现状_第2页
国外青少年心理分离探究现状_第3页
国外青少年心理分离探究现状_第4页
国外青少年心理分离探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青少年心理分离探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外青少年心理分离探究现状摘要:近30年来,家庭研究与治疗领域针对青少年心理分离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从心理分离的界定、影响因素以及对青少年个体发展的影响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关键词:心理分离;青少年;国外一、心理分离的界定纵观以往学者对心理分离的界定,目前普遍认为心理分离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是与联结或者依恋相联系的;也不是一个单独的成分,包括身心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二、心理分离的影响因素以往研究中,心理分离的影响因素多集中在性别、家庭结构和依恋三个方面。(%1)性别对心理分离的影响心理分离的过程对于男性和女性是否一致?这是女性主义学者提出的质疑。Gnaulati和H

2、eine(2001)认为心理分离对于男性和女性意味着不同的发展过程:男性在形成男性性别认同时重视分离和自主,女性为形成女性性别认同重视内在关系和对母亲的依恋。然而,Holmbeck等人(1993)认为过度强调分离的男性和过度强调依恋的女性均容易适应不良,并经历不同的发展危机。男性会因为过度重视独立,忽视建立与他人的关系(Perosa,Perosa和Tam,1996);女性会由于对关系的过度投入,导致人我不分。(%1)家庭结构对心理分离的影响从家庭结构的完整性来讲,来自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比来自对照组的完整家庭大学生与父母有更高的分离(McCurdy和Scherman,1996

3、)O具体而言,完整家庭的大学生比离婚或再婚家庭的大学生,与父亲有更多的冲突独立和积极的情感联系。从动态角度考察家庭结构的变动对个体心理分离的影响发现,再婚或离婚过程增加了个体的心理分离水平(Patrick和H11,2001),成人在离婚或再婚阶段分别经历与原生家庭更多的心理分离。(%1)依恋对心理分离的影响心理分离与依恋是两个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亲子依恋的质量能够提高或者阻碍分化的过程,而亲子依恋自身使青少年具有清晰、稳定和分离的自我。Wendy(1998)的研究得出,亲子依恋安全型的青少年在与父母分化的进程上更顺利。因为在安全的依恋关系中,父母鼓励他们独立的同时又提供一

4、定的情感支持。Hoffman(1984)认为青少年必须在心理上与父母分离的同时又保持积极的家庭联系,才能有健康的适应能力。三、心理分离对青少年个体发展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第二次心理分离的关键期,也是问题行为的滋生期。(%1)心理分离与适应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离程度越高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学业和社交适应能力,以及更少的孤独和抑郁症状。90年代开始,研究者逐渐抛弃过去单独探讨心理分离因素的研究范式,转向联合考察心理分离与亲子依恋对个体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安全依恋与心理分离可以作为大学适应(Schultheiss和Blustein,1994b)、职业发展

5、、身份形成(Schultheiss和Blustein,1994a)的有效预测指针,且两者共同作用的预测效力显著优于单个作用。此外,心理分离在亲子依恋(Schultheiss和Blustein,1994,1994;Lopez等,2002)、父母表征(Boles,1999)与大学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成立。(%1)心理分离与情绪的关系心理分离不良的个体出现负面情绪的频率更高,这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Lapsley和Edgerton(2002)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病理性心理分离与情绪调节能力显著相关。其他研究进一步指出,心理分离良好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友好、冷静,焦虑、

6、抑郁症状较少;而心理分离不良的个体,容易出现压抑、愤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特别是心理分离中伴有矛盾独立的个体。(%1)心理分离与问题行为的关系Bray等研究发现心理分离显著影响青少年的酗酒行为,具体而言,个体化水平起削弱作用,分离水平起加剧作用。家庭治疗的临床资料显示,良好的心理分离可以降低同伴间问题行为的影响(Botvin,Botvin和Ruchlin,1998),减弱对父辈不良行为的继承效应(Protinsky和Ecker,1990)o此外,不良的心理分离还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行为,如人格障碍(Noam,1988)、饮食障碍(Bruch,1985;Friedlande

7、r和Siegel,1990)以及自杀观念(Wade,1987)等。四、小结与展望回顾以往文献,关于心理分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多,关于心理分离的发展规律和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横向研究较多,纵向研究较少。其中大部分是在美国文化下进行,在中国内地的心理分离研究很少。在此基础上,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质的研究,深入考察心理分离的内容和个体特殊性;增加对临床样本的基础研究和干预研究;以及在跨文化背景下考察心理分离的特点。参考文献:1、HolmbeckG.&McClanahanG.Construetandcontent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