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关联

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关联

ID:46654298

大小:7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6

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关联_第1页
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关联_第2页
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关联_第3页
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关联_第4页
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关联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关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关联摘耍:劳动报酬份额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动态关联。劳动报酬相对于实际产出变动存在滞后效应,这使得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在现阶段呈现出反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通货膨胀和产能利用率对劳动报酬份额产生正向冲击,失业率对劳动报酬份额具有负向冲击作用。改善劳动报酬增长的滞后效应、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促进就业等措施将冇助于提升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关键词:劳动报酬份额;一经济波动;冲击中图分类号:F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3)05-045-06一、引言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

2、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其在GDP中的份额反映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格局,并与经济增长、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1939年,凯恩斯对20世纪20-30年代英、美的劳动报酬份额进行考察,发现了一个“奇迹”,即“劳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的稳定性与产出水平和经济周期无关”。在后来的研究中,凯恩斯的发现被不断印证。1953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PhelpsBrown和Weber基于对1870—1938年英国的资本积累、生产效率民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份额等都具有稳定性。1961年,英国经济学家Kald

3、or在他的论文《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中提出这些长期中的稳定关系不仅存在于英国,而且在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也普遍存在,并将其扩充为经济发展中的六个典型事实,即著名的“卡尔多程式化事实”。此后,劳动报酬份额稳定性不仅被看作是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更成为对其长期变动趋势的一个预言。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范

4、韦I内劳动报酬份额呈现出了波动特征,稳定性的预言失败。学者们纷纷转向对宏观经济发展中劳动报酬份额波动规律的研究。Young等人的研究表明,劳动报酬份额具有逆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李稻葵等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初次分

5、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呈现u型规律。而Xie的研究则表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劳动份额随人均GDP呈三次曲线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劳动报酬份额波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劳动报酬份额在近年来也显现出下降的变动趋势。2007年,我国的劳动报酬份额占GDP的比重为39.74%,较Z20世纪90年代中期下降了10余个百分点。从对劳动报酬份额长期稳定性的预言到20世纪后半期世界范围内劳动报酬份额的波动特征,再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占比的下降趋势,劳动报酬份额到底具冇怎样的变动规律?它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鉴于这一问

6、题的重耍性和复杂性,本文将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并运用1978〜2008年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和宏观经济要素的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二、文献基础近年來,国外学者对劳动报酬份额的研究大体上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的:一是劳动报酬份额的估计和测算;二是劳动报酬份额波动的描述和判断;三是劳动报酬份额波动的诱因分析。在劳动报酬份额的估计和测算方面,讨论的重点集中在如何对待自营收入的问题上。Gollin指出,自营收入是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混合体,以往的研究通常忽略其中的劳动收入部分,这大大低估了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针对这一难

7、题,Gollin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三种修正的方法,并对不同国家的劳动报酬份额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显示,调整之后的结果比调整之前具有更加稳定的特征。对于劳动份额波动趋势的研究和对其波动诱因的探讨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Young指出,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得美国的劳动报酬份额在1959〜2000年呈现出逆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AnastasiaGuscina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0年屮OECD成员国家的劳动报酬份额具冇下降趋势,这主要归因于资木扩张型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基于对以往30年欧洲国家劳动报酬份额F降的分W,Arpaia等人从宏

8、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给出了解释,即宏观上是由于具有不同劳动占比的部门构成发生了变动,而微观上是由于资本扩张性的技术进步和资本一技能互补性的假设。BrunoDecreuse和PaulMaarek则考察了FDI对发展屮国家劳动份额的影响。此外,SamuelBentolila等人的研究认为,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与资木-产出比相关。NicolaGiammarioli等人主张从制度的角度对劳动报酬份额的波动进行解释,比如就业保护政策和工会的力量等。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來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在初次分配中显现出了下降趋势。国内学者的研究集

9、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度量和测算。白重恩和钱震杰发现,2003年和2004年间统计核算方法上的变化高估了劳动收入份额在2004年的降幅,并根据2003年的统计口径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调整。张车伟等根据Gollin的方法把自雇者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