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

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

ID:46650296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_第1页
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_第2页
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_第3页
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_第4页
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公共教育的普惠性与宏观政策取向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种教育问题与社会各领域相互关联、相互交织,对于教育问题的解决,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公众对于教育领域的感知和关注的焦点,一般也不再是抽象的教育概念或宏大话语型的原则问题,而是更多地从自身获取或亨用教育服务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程度的角度出发来关注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利益相关性是当今时代教育政策问题的一个显著特征。从这个角度讲,公共教育政策离公众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它所关注和希望解决的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2、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从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至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当代世界、当代中国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对于教育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合理地在全社会范围内分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如何为教育体制的转型提供制度保障?这些问题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关涉到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道路和发展前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

3、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表述既是对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总结,也为未来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策内涵在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对于特定的教育问题,教育政策信息的传播主耍存在三种话语形态。一是政策语言,主要以政策文本及其解释的方式呈现;二是学术语言,主要以研究者基于学科分工对于教育问题进行的专业分析,研究结果的呈现一般基于一定的学术表述方式;三是公众语言,即社会公众基于自身感知或切身诉求所进行的非专业性表述。在通常意义上,政策语言、学术语言和公众语言三者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其可理解性和易

4、于传播性程度不同。对于学术研究來说,话语的可理解性和易于传播性虽然也会考虑,但一般不是考虑的重要方面。而这正是政治或政策话语与之不同之处。理解是政策传播的基础,只有能为公众所理解的政策语言才能更为便捷地转化为公众语言,促进政策信息的传播和政策实施。在当代中国,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民生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际上以一种更加贴近民生问题的方式阐释了公共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也为理解教育与社会、个人发展Z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所谓“人民满意的教育”,至少应当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标准。1人民

5、满意的教育应当是一种资源充分供给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保证有学上,即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学有所教”O这是一个首要的基木条件,否则“满意”就无从谈起。充足的资源投入为扩大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扩大受教育机会提供了可能性。但从现实看,教育资源长期供给不足是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基木难题。要破解这•难题,首先要增加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教育经费立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长期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免税、减税和捐资助学等多种方式促进民间多种渠道进行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2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是一种公平的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一个

6、基木的普适性价值。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即起点的公平,为每个适龄儿童、青少年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坚持入学机会的无歧视原则。第二,教育过程的公平,不因受教育者的身份、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为之提供具有差异性的教育服务,坚持教育过程的无歧视原则。笫三,教育结果的公平,在承认个体存在差异性的前提下,根据受教育者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程度来分配发展机会,坚持选拔的能力本位原则,同时对基本能力缺失者予以特殊扶持,保障每个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接受公共教育服务。3人民

7、满意的教育应当是一种优质的教育人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国家为什么要办教育?主要在于教育对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设想,质量低劣的教育所培养的庸才不能满足人们的就业需求,不能有效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变自身命运,更不可能有效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不合理,职业教育比重过低;基础教育阶段过分突出教育的应试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内容、方法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社会需

8、要大量的合格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大量的结构性毕业生失业。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深入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内容和方法,这是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