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ID:46648862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_第1页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_第2页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_第3页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内蒙占赤峰市红山区第一小学鲍文思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校学科学习离不开学习主体与课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探究学习并不排斥对课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反很需要应用这种学习方式来扩充认知的背景提高探究的起点。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已有知识经验,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及学生思维状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加工、整合,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培

2、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一、深入研究教材,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就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总体培养目标。注意从形成学生学习经验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在内容、结构、题例和呈现方式上,既注意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又注意体现了开放的教材观、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丰富的资源,注重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精心策划

3、教学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教材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以计算某住宅小区中的住户总数为素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融入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经验去自主探索新的乘法笔算。这里,教师就应在深入理解、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握好教材创设相应的情境,说明已知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当列出算式后,适时提出:你能用竖式计算吗?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算法的机会,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然后通过

4、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掌握计算方法。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探索的意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中还可以感受到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理解教材意图,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过程,而思维活动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学生在学习动机的激励和推动下,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认知活动处于振奋状态。苏教版教材十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并创设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打破了以往教学中过多的“铺垫式导入”,使课堂教学在生活场景中展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避免思维定势,引发学生的创新。如上面提到的苏教版教

5、材“乘法”这一单元在编排中就除去了“水到渠成”似的复习铺垫,直接以小区生活为背景,分别提出一些关于乘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后,提出:你会用竖式算吗?或用竖式怎样算?先试一试,再和同学交流。这样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激疑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的笔算方法指明了方向,并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中;再如,在“三角形”这一单元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认识角的时候,已经度量过三角尺上3个角的度数,并计算过它们的和,只是大多数学生并未意识到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为此,教材由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引入,

6、让学生说说每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接着提出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使学生在原认知基础上,引发新的思考,即:是不是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都是180。?这里,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三角尺3个内角是180°的认识,可以引发学生对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都是180°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猜想,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从而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历“猜想---验证---获得结论”的数学学习过程,自主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三、反复加工教材,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正处

7、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对活动非常感兴趣。依据“做中学”的理论,教师要把教材上抽象的、静态的前人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经验,设计成有趣的、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的情景中发现、探索、体验挫折与成功,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过程,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素数和合数》一课,教材在学生认识素数和合数的意义后,提出问题:1的因数有几个?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目的是认识1的特殊性,知道1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这里,我为更好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等目标,精心设计了一个小游

8、戏,从全班学生中找出了十名同学,并给他们依次编1—10号(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编号)。然后教师先让编号是质数的学生站起来,再让编号是合数的站起来,一边进行,一边要求学生根据质数、合数的意义去加以评价、判断。接着让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学生说一说你们怎么没起立,从而引导学生讨论1是素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