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龙文化及中土龙崇拜探究

丝绸之路龙文化及中土龙崇拜探究

ID:46633222

大小:8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26

丝绸之路龙文化及中土龙崇拜探究_第1页
丝绸之路龙文化及中土龙崇拜探究_第2页
丝绸之路龙文化及中土龙崇拜探究_第3页
丝绸之路龙文化及中土龙崇拜探究_第4页
丝绸之路龙文化及中土龙崇拜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龙文化及中土龙崇拜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丝绸之路龙文化及中土龙崇拜探究[摘要]中土龙崇拜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丝绸之路龙文化发生了关系,尤其是与印度佛教关系密切。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土与西域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西域龙文化很早就影响了中土,西域的龙杂耍、龙方术、甚至龙王龙女故事都对中土龙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进而使中土龙崇拜发生演变。本文整理了中土早期和丝绸之路上国家、民族有关龙的文献记载,梳理了古代有关龙的想象与观念,区分出哪些是中土古已有之,哪些属于外来影响。[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印度龙文化;中华龙文化[中图分类号J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005-3115(2012)20-0042-06一、中土早期文献中龙的记载中土早期文献关于龙的记载颇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对龙字进行释义,二是古人对龙的外观特点及神性的描述,三是有关龙的神话的记载,四是文学作品中对龙的描写。《现代汉语词典》对龙的解释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从中可以看出,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说文解字・鱼部》对龙的解释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解字・虫部》对蛟

3、龙的解释是:“龙属,无角曰蛟。从虫,交声。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而飞,置筍水中即蛟去。”以上所引古代文献资料都把龙当作鳞虫之长。《尔雅翼・释龙》对龙的解释是:“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说文解字・玉部》在解释“珑”字时说:“祷旱玉也,为龙文。”以上所引的文献资料把龙当作鳞虫之长,具有掌管雨水的神性。《山海经》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引《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夏代养龙以事孔甲的故事,认为龙是较大的蛇类。叶玉森先生在《殷契钩沉》一文中引地质学者的看法,说龙是古

4、代爬行动物,其头顶为肉冠,其形蜿蜒,能飞能行。饶宗颐先生《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引《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龙,宋郑之星也。”①认为龙即是星。对“龙”字本义的解说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我国古代对于龙的想象性描述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王充的《论衡・龙墟》,文中认为龙是“牛马之类”。②关于龙的形貌特征,先秦文献记载比较少。《韩非子•说难》曰:“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③东汉王充《论衡•龙虚》曰:“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论衡•龙虚》还说:'‘短书言:'龙无尺木,无以升天。'”

5、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说:“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北宋初年,画家董羽的《画龙辑议》对当时所流行的画龙技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三停九似说”。“三停”分别是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九似”分别是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④明代李时珍也对龙形进行了论述。他说:“《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鬼,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背有八^一鳞,具九九阳数。声如戛铜盘。口有须髯,颔有明珠,喉有逆鳞。头有博山,又名

6、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⑤李时珍整理了前人文献中有关龙的论述,并作了总结。有关龙的神性,在古代文献中也多有记载。龙是鳞虫之长,《礼记•礼运》有载:“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龙以为畜,故鱼鲂不肠;凤以为畜,故鸟不趟;麟以为畜,故兽不第;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大戴礼记•易本命》曰:“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论衡•龙虚》曰:“传言鳞虫三百,龙为之长。”龙不仅是鳞虫之长,此外还善于变化,能够升天,掌管着人间的雨水。《管子•水地》曰:“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

7、蚕雏,⑥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尚(上)则凌乎云气,欲下则入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晋刘琬《神龙赋》曰:“大哉,龙之为德!变化屈伸,隐则黄泉,出则升云。”晋傅休奕《龙铭》曰:“丽哉神龙,诞应阳精。潜景九渊,飞跃天庭。屈伸从时,变化无形。偃伏于泥,上凌太清。”北宋王安石《龙赋》曰:"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唯不可见,所以莫知其向;唯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龙能升天的说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十分流行。《庄子•天运》曰:"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翔)乎阴阳

8、。”该书《逍遥游》曰:'‘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易经•乾卦》曰:“时乘六龙以御天。”该书还有“飞龙在天”、“云从龙”等说法。《管子》等先秦典籍也有类似的说法。古代文献中有关龙掌管雨水的材料很多。《山海经•大荒东经》曰:"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淮南子•地形训》曰:“土龙致雨。”《淮南子•地形训》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