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96433
大小:36.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及其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及其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陈新宇(《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2004月10~13页) 一、引言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以其长期的、创造性的中小学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体系”[1],并以此指导自己在帕夫雷什中学长达2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教育效果;在苏联乃至世界的教育领域中独树一帜,影响深广。 70年代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传入我国,引起了我国广大校长、教师的共鸣,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作用。现在,20多年过去了
2、,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向纵深发展。在这新的情势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借鉴和指导的作用?本文仅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及其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里,学校教育的理想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达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在这个全面及和谐发展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即是道德”[2],因此道德教育在苏氏的教育思想体系中起到核心的作用。统观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体系,“人”、“精神”与“美”构成了支撑整体的3
3、个基本点,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里的最核心的概念。 1.关于人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明确地将其德育培养目标界定为普普通通的人。他认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管其今后的事业成就、社会地位如何,他们都首先应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论自己的学生日后是成为将军、教授、市长,还是集体农庄的拖拉机手,都要具有美的心灵。他认为:要让孩子们头脑中出现一种思想:“每个人是否都能成为美好的人?我能成为美好的人吗?”[3](P76)教育者要给予明确的正面回答。 正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真正面向全体的学生并且瞄准“人”这一目标,因此其德育思想特别注重具体学生的特性。他说:“我们不仅要把每个儿
4、童培养成心灵手巧的劳动者,而且要给予他有个人特性的、互不雷同的创造的幸福,世上有多少人,就存在多少条通往共产主义幸福的道路,因为每一条道路必定要通过每个人独特的天赋、才能和才华”7[3](P30)。这种德育思想具备了鲜明的个性培养特征,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 不仅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还将各种各样的德育任务及其培养归结到“人”这一基点上来。他认为“对共产主义思想忠诚也好,爱国主义也好,高度原则性也好,正直、诚实、谦虚也好——这一切都是从无限尊重他人这一小事开始的。”[3](P85)通过这些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成功地将德育中各层次的内容建立在“人”这一实在又牢固的基础上,
5、极大地增加了德育与学生生恬的亲和力,使之成为师生伸手即可触摸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2.关于精神 重视人的精神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基点,学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生活、精神世界、精神力量成了苏氏德育思想的核心所在。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精神生活乃是幸福生活的真谛。他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完美的精神生活具有越来越大的意义,缺少这一点,幸福就是不可思议的”[4]。这为其德育思想定好了鲜明的方向,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时代已进一步证明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个问题上的高瞻远瞩。在评价人的精神境界上,苏霍姆林斯基极为推崇人的良心,他认为良心是意识到自己正确的这
6、种觉悟累积起来的一种情感,一个人在考虑他应如何处事为人之前,他的良心就已经使他的行为正确又高尚了。因此,不要压制学生良心的呼声,不要用逻辑思考和推理来束缚学生发自良心的崇高激情,哪怕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某些不妥和失误。 苏霍姆林斯基还把人的德育修养归结到精神力量这一基点上来,他认为任何信念都必须转化为支配人的行为的独立的精神力量才具有显性的特征。因此,“学校的任务就是要竭力使健康的信念尽早变为学生独立的精神力量”[5](P210)。 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存在精神的灵魂,他认为社会道德的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互相提出来的丰富的精神要求,人类文明程度越高
7、,个人精神问题的范围就越大,同别人精神交往的要求就越广泛,对自身精神家园的考验也就越严峻。而在建立了美好的精神家园以后,物质的因素会退居二线,而只有这样,人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热爱生活,感受幸福。 3.关于美 在德育中对“美”的关注与推崇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鲜明特色。他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满、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不只是他制作了第一件劳动工具,而且还因为他能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因而“7审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5](P42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