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

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

ID:46593087

大小:348.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_第1页
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_第2页
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_第3页
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_第4页
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1期2005年2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啪alofJilinr、ioma】U11iverSity(H11rI】anitieSandsocialSci∞ceEdition)№.1F曲.2005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王莎烈(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和华兹华斯两人都以伦敦为题材创作了一首诗歌《伦敦>。在布莱克的笔下,伦敦是一个没有自由的人间地狱和扼杀生命的摇篮;在华兹华斯的笔下,伦敦则是一个精神枯竭,失去了

2、往昔那古老神韵的死水潭。这两首同题诗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同中有异的审美图景。[关键词】伦敦人间地狱;扼杀生命的摇篮;精神枯竭的死水[中图分类号]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674(2005)01—0059—04伦敦是英国的首都。这座历史悠久、美丽而又繁华的都市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替和人事沧桑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伦敦既是英格兰人祖国的象征,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有两位著名诗人布莱克和华兹华斯以伦敦为题材写下了风格迥异的诗篇。前者长于叙述与

3、描写,以独特的视角、鲜明的文学意象表现了浓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后者以热烈真挚的抒情,表达了审美主体对民族精神的执著追求。这两首诗的共同目标令读者感到惊叹,而不同的艺术指向又使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差异,对比分析中常常使人有一种艺术发现。这两首同题诗以文学语言所建构的框架和审美情景,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同中有异的审美图景。两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对英国现存制度极端不满的情绪。布莱克漫步街头和泰晤士河边,他眼前过往行人的脸上是痛苦和哀伤的,他耳中听到的是每个人的哭泣,是婴儿的嚎哭,是扫烟囱孩子的叫喊,士兵们的长叹

4、和深夜妓女的诅咒。他笔下出现的文学意象有“镣铐、瘟疫和灵柩”。诗中悲哀、痛苦、怨恨、哭泣、诅咒的情绪与这些意象组合到一起,在读者眼前呈现的伦敦是一座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的伦敦!⋯诗人沉痛地描绘了伦敦的悲惨世界。转换视角,在华兹华斯的笔下也勾勒出了伦敦的印象:她现在已是死水一潭:“教会、军队、意识形态,家庭和富有的贵族阶级均已丧失了英格兰古老的神韵⋯⋯”。如果说布莱克笔下的文学意象是鲜活的、具象化的,那么华兹华斯笔下的意象是宏观的,象征的。它深刻地揭示了伦敦社会的本质。在他的笔下

5、,教会、军队、意识形态及富有的贵族家庭指代,所有的伦敦人——英国人。正是由于当权者的黑暗统治、残酷压榨和剥削,才导致了英格兰人失去了往昔的神韵,变得自私自利,毫无生气,如同浸泡在一潭死水中的行尸走肉。因此,他才大声疾呼,号召英格兰人起来抗争,追寻失去的往昔那奋发向上、自由美好的神韵。以上是对两首诗歌创造意象的相同方面进行的比较和分析。其实从两首诗歌所处的历史背景来看,时间相差不几年,颇具某些相似性。威廉·布莱克(1757—1827)的《伦敦》是1794年发表在《经验之歌》中的。在发表这首诗歌之前

6、,恰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此,他深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同时也目睹了英国社会的罪恶。发表了《经验之歌》。在《经验之歌》中孩子已经长大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着深刻体悟和了解的成年人,他对伦敦那满目疮痍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了。华兹华斯(1770—1850)创作《伦敦》时,恰值诗人刚从[收稿日期]2004—12一01[作者简介]王莎烈(1953一),女,吉林省四平市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和西方文学批评。万方数据吉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法国归来。正如诗人所说

7、t“这是我从法国返回伦敦后不久写的一首诗,当时我将英国的状况与法国革命后的平静和萧条作了比较;我对英国社会的虚荣和浮华感到震惊。”控j1802年恰逢英国多事之秋,时局混乱,社会腐败,诗人用《伦敦》一诗谴责了英国社会的道德腐败和精神浮夸。他早年也曾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也曾积极地支持过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在法国逗留一年多后,他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回到英国。但由于受到英法两国之间战事的影响,他精神萎靡不振,陷入了无比痛苦与伤感之中。在此种心境中,他创作了《伦敦》一诗。由此可见,这两个诗人的经历差

8、不多,但一个注重对人的悲惨遭遇,痛不欲生的境遇的挖掘,并以此来观照伦敦和伦敦人,另一个则侧重在思想精神领域中,揭示现存制度下人的心灵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异化与沦丧。在这一点上,两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体裁上,两位诗人采用了不同的诗歌体裁。布莱克的《伦敦》是用一首普通的四行诗写成的;华兹华斯的《伦敦》是用十四行诗写成。四行诗更利于描述,十四行诗更适合抒情。从诗歌其他的创作手法来看,布大量地使用了“表达与修辞”的手法。用利兹(Leech)的话来说就是常规化前景表达法和非常规化前景表达法(Leech,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