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88715
大小:85.5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25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温病学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目的要求l.掌握温病常见的舌象、斑疹、白的辨析。2.熟悉发热、神志异常、痉、厥脱等的辨析。3.了解齿象的临床意义。基本内容1.重点讲授发热、神志异常、痉、厥脱等症的形成机理、类型及鉴别要点。2.明确斑疹、白疒形态、分布、成因、诊断意义。3.舌诊的内容在下篇《温热论》中结合相关条文进行讲述。4.简介齿象诊察意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电化教学手段。一、辨舌(舌诊的内容在《温热论》中结合相关条文进行讲述。)辨舌,又称舌诊,是通过对舌苔和舌质及其形态的观察,来判断病证性质的一种诊断方法。它是温病诊断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舌与心、肝、肾、
2、脾、膀胱、三焦等脏腑有许多经络相通,同时又与肺、小肠、大肠等脏腑有间接的联系,从而使舌与全身各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温病过程中舌的变化既迅速又明显,凡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津液盈亏、邪正消长、病情轻重、病位浅深、预后好坏等等,都能较客观地反映在舌象上。温病舌诊的临床意义大致有以下几方面: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挾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18课程名称:温病学(1)区分病邪类型:由于温邪性质的差异,温病所表现出的舌苔有所不同。(2)分析病机证侯:通过舌象的观察,可以了解温病过
3、程中各个阶段不同的病机变化及证侯类型。(3)判断病情传变:温病过程中的病情轻重与预后,与病邪的轻重、浅深、正气的强弱、盛衰,特别是津液的存亡密切相关,而这些都可以从舌象的变化上反映出来。(4)指导立法用药:由于舌象变化能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温病内在的病机变化,因而对选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舌象的变化主要为舌苔和舌质两个方面。舌诊则主要观察其形态、色泽、润燥以及动态的变化。(-)舌苔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而形成的。在温病过程中,发热、伤津和脾胃功能失常等原因,可以使舌苔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临床上主要观察其色泽、厚薄、润燥等情况。舌苔的变化主要反映卫分和气分的病变,尤其能反映出病邪的性
4、质和津液的盈亏。1.白苔(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为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初起。风寒表证也可见薄白苔,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2)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为温病邪未解、肺津已伤的征象。可见于风热之邪较盛而津液已耗,但病位仍在卫分者。素体津液亏损而又外感风热者,外感燥热而邪在肺卫者亦可见。(3)苔白厚而粘腻:多伴有口吐浊厚涎沫,其苔白厚布满全舌,垢腻润泽,其上多有粘涎附着,为湿热相搏、浊邪上泛的征象。多见于湿温病过程中湿阻气分而湿浊偏盛的病证。(4)苔白厚而干燥,舌质红:为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也可见于胃燥肺气受伤之证,胃津不足,不能上承,而肺气又受伤,气不能
5、化液。这些说明五脏六腑都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连。章虚谷把苔的生成与草的生成进行比较,舌上生苔有如地上长草。正常人的舌苔如初生之草,但必须有根(薄白有根),它是胃中阳气蒸腾胃中津液与浊气上承于口而形成。18课程名称:温病学(5)苔白腻而舌质红绛:为湿遏热伏之征象。一般属气分病变,即湿热性质的温病,邪在气分,湿邪阻遏而致热邪内伏。此外,热毒已入营分而又兼有湿邪未化者也可见到此种舌象,临床上当有营分证的其他表现。(6)白苔滑腻厚如积粉而舌质紫绛:为湿热秽浊郁闭膜原之征象。病多凶险,多见于温疫病。(7)白苔如碱状:为温病兼有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之征象。其苔垢白厚粗浊而板滞,
6、有如石碱状,多见于湿热性质温病。(8)白砂苔:又名水晶苔。为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未及转黄而津液已大伤之象。其舌苔白厚而燥裂如砂石,扪之糙涩。(9)白霉苔:为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之征象。预后多属不良。其舌满生白衣,有如霉状,或生糜点,或如饭粒样附着,或如豆腐渣样,刮之易去。常见于湿温、伏暑等湿热性质温病,或温病久治不愈,胃气大伤者。总之,白苔有厚薄润燥之分,薄者主表,病属卫分,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病属气分,多见于湿热为患;润者主津伤不甚;燥者则提示津液已伤。白砂苔、白霉苔为危重证的表现。2.黄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温病中常见的黄苔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黄苔
7、:如苔薄黄不燥者,为邪热初入气分,津伤不著;如苔薄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甚,津液已伤。(2)黄白相兼苔:为邪热已入气分,但表邪未尽解之征象。一般较薄而干燥,如白厚腻,为湿甚之象,不是表邪末除的表现。(3)苔黄干燥:其苔不甚厚而干燥,为气分邪热炽盛,津液受伤的征象。(4)苔老黄燥裂:其苔色深黄,焦燥起芒刺,苔有裂纹,为阳明腑实证之征象。(5)黄腻苔或黄浊苔:为湿热内蕴之征象。多见于湿热性质温病,湿热流连于气分。膜原“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薛生白)18课程名称:温病学总之,黄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