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丁香结》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 《丁香结》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1个生字、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3.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
2、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各种花的图片,最后展示丁香花。师: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第7页共7页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各种花的特点,为最后的“小练笔”作准备。2.师板书课题,生齐
3、读课题。3.出示课件2: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设计意图:散文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以便引出主题,因此这个环节可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可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
4、课件3: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出示课件4:生字。师指导书写“缀、幽、雅、案”等字并组词。3.出示课件5:词语。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愁怨:忧愁怨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6:带着问题读课文。(1)文章题目为“丁香结”,文章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2)作者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2.指名读第1~3自然段,出示课件7: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
5、的丁香花?它们各是怎样的?第7页共7页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和宅院里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花,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我”住的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3.出示课件8:文章结构。丁香结赏丁香(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城里、校园、屋旁。悟丁香(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丁香负担着愁怨,人生有“结”才不会平淡无味。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层并概括层意,促使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
6、络。四、总结感悟。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各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展示读,并请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地回顾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丁香花的美及丁香花高
7、雅的品格。2.体会作者豁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第7页共7页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作者又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可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二、学习“赏花部分”,赏析优美语句。1.出示课件9:自学提示(一)。(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作者描写丁
8、香花时,你感觉哪些语句比较优美?试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调动了哪些感官?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品格?2.学生自学交流。学生汇报优美句子。3.出示课件10~13:优美词句讲解分析。(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