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41113
大小:5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5
《落實“兩創”總戰略全面推進工業創新努力實現制造大省向創造強省跨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落實“兩創”總戰略全面推進工業創新努力實現制造大省向創造強省跨越這次工業創新會議,是省委、省政府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紮實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兩創”《決定》精神,正確分析當前工業發展形勢,研究工業創新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努力推動我省由制造大省向創造強省跨越,努力實現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工業發展目標,為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繼續走在前列奠定堅實的
2、經濟基礎。一、工業發展成績顯著,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瞭主體作用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努力克服資源要素短缺、環境約束加大、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等困難和問題,工業經濟呈現出總量規模快速成長、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集群不斷壯大、質量效益有所提高、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的良好發展格局。“十五”期間,全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8%,規模以上工
3、業企業實現稅金3125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41.8%o2006年全省工業增加值達到759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8.2%,比2002年提高2.7個百分點,工業制成品岀口占全省外貿出口額的95.6%(-)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大規模推進傳統產業改造,積極培育發展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十五”期間,全省技術改造總投資達到7400億元,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3.9%和29%O輕紡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得到提升,保持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2006年,皮革、紡織、服裝、
4、化纖等行業銷售收入占全國的比重超過20%0塊狀經濟提升發展,規模效益進一步顯現(二)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積極推動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組織實施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切實加強產學研合作,企業創新力度不斷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加快發展。研究開發投入逐步增加,知識產權和新產品開發不斷加強。2006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投入224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1.42%,其中大部分為工業領域投入;發明專利授權量1423項,是2002年的7.6倍。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進展,為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提供瞭堅
5、實的科學和技術支撐(三)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深化市場取向改革,積極推進企業制度創新,實施大企業培育工程和品牌戰略,使規模以上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大企業的骨幹作用日益突現。到2006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45686傢,比2002年翻瞭一番多,成為全國規模以上企業最多的省份;全省有17傢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41傢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企業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有所提高,品牌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省共有中國馳名商標186件,中國名牌產品290個,分別列全國第一、第二位(四)工業增長質量明
6、顯提高。實施工業循環經濟“412广示范工程,全力抓好節能十百千行動計劃,落實''十個一律”措施,不斷提高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新的進展。2006年全省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0.86噸標準煤,比全國平均低0.35噸標準煤,在全國居領先水平;生態環境狀態指數為87.1,居全國第一位。積極壓縮淘汰落後生產能力,重點治理行業整治取得較大突破。工業利潤總額持續較快增長,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十五”期間,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由全40.54%,到叶五”期末有287傢企業的325種產品獲得瞭
7、全國質量免檢資格(五)外向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緊緊抓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全球產業轉移、分工調整的機遇,實行“引進來,和陡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不斷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工業產品出口持續快速增長,出口產品質量和結構不斷優化。2006年工業制成品出口964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瞭2.5倍,其中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瞭3.4倍和7.7倍。招商選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引進外資和國內大企業取得新進展。“十五”期間,全省實際外商直接投資252.2億美元,其中工業占70%左右。到目前為止,引進
8、世界500強77傢,累計投資項目197項,總投資74.18億美元。鼓勵企業擴大對外投資,到省外境外建立生產、營銷、研發和原材料基地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工業發展與科學發liiTT展、和諧發展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比較突出的是:技術創新的能力較弱,產業的層次偏低,企業的整體素質不高,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大企業較少,經營方式還比較粗放,發展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過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工業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等。對此,我們一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