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生活的探究与实践

绿生活的探究与实践

ID:46540865

大小:7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5

绿生活的探究与实践_第1页
绿生活的探究与实践_第2页
绿生活的探究与实践_第3页
绿生活的探究与实践_第4页
绿生活的探究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生活的探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綠生活的探究與實踐賴伯任清華大學電資院學士班二年級、載物書院院生首先'在報告一開頭,我必須先問自己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到底活在甚麼樣的世界?」。是一個安樂和諧的世界嗎?是一個沒有汙染的世界嗎?還是一個瀕臨崩潰的世界?單就從環境的面向來說,國高屮的教材都有告訴我們人類正在真的是這樣嗎?假如情況是如此的嚴重'爲何我身邊大部分的人與媒體都沒有在談論的跡象'也鮮少看到任何有組織的行動'這實在是孑盾。破壞汙染地球'其屮最有名的例子應當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了吧'但爲了弄清楚真實爲彳可,我利用這半年的時間去參加一些

2、社運與講座,並試圖大量閱讀,比如《價格戰爭》或是彭老師寫的《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加上最近在閱讀的《小即是美》、《從搖籃到搖籃》、《東西的故事》等'無不揭示出我們所賴以生存的自然正面臨危機,這期間也發生了許多眾所皆知的事——包括三聚氤胺、塑化劑以及日本的福島事件,在在皆促使我反思人與自然以及社會之間複雜的關係。我從小就住在都市'對於自然的感受大多不是在住家附近獲得的'而是偶爾與家人去郊區才能稍微感受到,可以說我的生活其實離自然非常遙遠,但自然做爲人類生存的根本,本就應該被所有人類重視,不過我一直到最近才開始認

3、真的去思考我所生活的環境,而我可以大膽的說我身邊幾乎沒有人在思考這方面的議題'這是非常弔詭且奇怪的事'背後必然有著結構性的因索'這是我想在.卜面探討的。我不打算使用「我們」來作爲接下來論述的前提'而是真實地就我所見所聞所思來試圖釐清一些事情(即使有可能是錯誤的),因爲「我」——而不是「我們」——才是真正感知這個世界的主體。壹從大學生活談起有時早上起床時,我會思考著我「到底在做甚麼」,當然這不是我剛睡醒的當下我在做甚麼,而是指我的生命累積到了現在,到底帶給了我甚麼樣的意義一—我每天的上課讀書、吃飯睡覺、以及與

4、身邊的人交談等等,這些事情的意義,我是一個勤於思考的人,而那幾乎成了一種習慣,我猜如果有一天我睜眼時變成了一隻甲蟲,也許我所會做的事情是繼續思考。這帶來了侷限性但也帶來了突破性,我雖無法正常地融入一般大學生的生活模式(也許愛思考的人總是傾向離群的)'但我可以比他們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思索我身處環境的各種現象的可能意義,而雖然許多時候我對於那些現象最初的解讀是偏頗的,但那至少可以作爲一個起點。大學生到底都在想些甚麼與做些甚麼呢?我相信近年來,大部的大學新生對於大學的認知爲「課業、社團、愛情」(這觀念不知從何而來,

5、但顯然已存在已久),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營隊時的活動內容、學長姐們的言談以及入學典禮時的介紹、以及許多外在媒介的宣傳等等'有很大一部份都在宣揚或甚至灌輸大學多采多姿的一面(大致可槪括爲前述所說三項),這也或多或少成爲了大部分學生對於大學生活的想像與共同感來源——一種我曾經浸淫其中但現在卻覺得不可取的世界觀。爲何不可取?因爲我認爲這種世界觀形成了一種幼稚狹隘的文化沒有開闊的胸襟去接觸不同的事物、沒有廣闊的視野去思辯議題、沒有足夠的敏感去覺知許多問題的存在,而這種文化甚至滝斷了許多不同的想法與聲音,然後無形中形

6、成了一股暴力,但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或者是麻木了,結果不知不覺有某種主流的生活型態出現,並導致了大學生的同質性非常高。我總是可以從我認識的人群當中,察到數量爲多的學生時常外出聚集去吃飯打球等等,而他們幾乎是不可能在思辯的(我把這件事當作預設——即群體隨意的行動無法帶來,甚至是抵制思辯的),所以他們的言談也相對膚淺;我也常在讀書館邊看書I察身邊的人,九成在看專業科目的書與寫作業;而我曾經多次掃寢發傳單察到許多人的房間與作爲,我發現我的課外書超多'然後他們不是在寫功課就是在打電動看漫畫上網。稍稍以帶有偏見語氣的

7、話來總結就是'我認爲現在的大學生很無聊一■也們的生活或是個性,而且無知——對於台灣的歷史以及許多重要的事件沒有自己的看法與思索,我認爲這是一種不自然,而且可以視爲汙染的現象——一種心理閉鎖不健康的表徵。這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個人'因外在確實有著更爲龐大的結構因素,這是我下面想討論的。大部分大學生的想像與共同感的本質是甚麼?我認爲是「快樂」。上大學對於台灣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從形式束縛中的解放——瞬間沒有了父母師長要用功努力的叮嘩,也沒有立即爲了套裝知識讀書考試的必要'從而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追求快樂是必需且必然的,所以

8、這是非常合理的推測,我們甚至可以說追求快樂是所有人類的共同趣向(連達賴喇嘛都爲此背書),但快樂有很多種,有基於因閱讀與思考後獲致精神性提升的快樂;有因爲幫助他人關心公共事務而獲得意義感的快樂;有友朋之間閒話家常八卦不斷的快樂;也有因感官刺激獲得愉悅的快樂,這有甚麼問題嗎?有的,因爲後兩者的快樂很難帶來人的成長,基於它們通常只不過是一種無須思考、無須經歷過痛苦便能獲得的感受(打電動尤其明顯),所以當人們一再地獲得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