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37262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5
《高中历史“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尝试(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仁化县第一中学高二级历史科雷茵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尝试一、课题研究背景:传统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及危害有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不少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听老师讲授,然后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去“领会(背)”、“掌握(记)最后在考试中得一个高分。天津师大庞卓恒教授的一篇文章(《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科学的历史观》),见《历史教学》2003年第1期)中说:“中学生对历史课的满意度在各科中倒数第二,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对此感到震惊”。文章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系统历史知识”“
2、满堂灌”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系统知识”的考试,所以导致了学生喜欢历史却讨厌上历史课的尴尬局面。很多老师在升学率这个考核指标的压力下,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考高分,因而在教学中出现了以下诸多弊端:一是照本宣科式。备课时照搬照抄他人教案或教参中的目标,简单罗列几个知识点,上课时照本宣科,念完了事,学生感到索寞乏味。二是机械教条式。在固定的框架里,一是一,二是二,学生有新的思想火花时立即予以否定,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缺少辩证的观点。三是脱离实际式。课文内容一串串、理论观点一套套、板书文字一行行,让学生记笔记、背课本、做作业抄课本、课堂问答念课本。
3、四是放羊式。让学生自由学习,甚至让学生自己上课,教师不闻不管。导致脱离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错误观点不予以及时纠正。这些教学方式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剥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大多只能按照老师设计的模式一步一步往前走,没有疑问,碍于老师的一副“师道尊严”,也不敢有疑问。现代教学观认为: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这些历史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认为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回归本位,就必须真正发挥
4、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觉得,及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和在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导下的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可行性、操作性均较强的教学方法。%1.课题研究对象:高中二年级。三、课题研究目的:利用“问题教学法”教学,及时转变教师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1.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问题教学法”教学法的实践运用。(一)、及时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的推行使历史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促进历史教学的创新,开发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要求历史教师迅速转换角色。那么怎么转换呢?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探索:K由重结论的注入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传统的历史教
5、学中,教师充当了历史知识和结论的注入者角色。历史课上,教师的主要活动是讲述、板书、念课文,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编的《历史课程标准》已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历史教师角色应由重结论的注入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促进者。2、由机械的教材阐述者转换为历史教学的创新者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是既定教材的阐述者、传递者。新课程倡导历史教师由机械的教材阐述者向历史教学的创新者转换。历史教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权威的角色讲授历史。新课程列出的众多历史材料和探究性问题,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自学
6、情境。同时,由于信息的开放,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汲取历史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教师单纯的讲授未必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多为学生开设讨论课、谈话课、研究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1)、以启发式为原则,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运用1、问题设计的几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能违背教学大纲的主旨精神和要求。(2).梯度性原则。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
7、现象到本质。(3).层次性原则。学生的知识维度是多层次的,有优秀的或相对落后的,设计问题时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己解决几个问题,问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1).启发性原则。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层层设问即层层启发,提出的问题不是由教师越俎代疱,而是诱导学生思维,启发他们跟着老师,跟着问题的思路,进行逻辑推进得出正确结论。(2).全面性原则。问题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尽可能要涵盖每个课时的全部知识点,这样解决全部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3).开放性原则。设计好的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
8、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