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27138
大小:260.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4
《碳金融体系发展的国际借鉴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碳金融体系发展的国际借鉴及启示口朱相平宋帅(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我国要寻求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借鉴国外碳市场交易及相关制度安排的经验,提出几点对我国构建碳金融体系的建议。[关键词]碳金融;碳排放;碳货币【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帅3_1154(加10)O枷053—惦作为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旨
2、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依托于碳交易的金融活动就是碳金融。通过金融机制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汇聚于低碳经济领域,推动低碳经济行业的发展。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面临的气候压力已得到了全面体现。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扭转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并走向低碳经济时代,这已经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课题。其中,如何构建碳金融体系,支持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一、碳金融相关述评碳金融(CarbonFinance),泛指支持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
3、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又包括与低碳能源项目相关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担保、咨询服务等活动。碳金融发展的基础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成立。在2005年开始生效《京都议定书》框架机制的推动下,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日益凸显,并逐渐显示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同时,与碳排放交易相关的贷款、保险、投资等金融体系相应产生。碳金融理论来源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对环境金融的认识。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面l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成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国际组织和学者开始关注金
4、融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有的功能,并提出了环境金融的概念。JoseSal配盯(1998)提出应当寻求保护环境的金融创新。EricCow锄(1999)探讨了发展环境经济融通所需资金的途径。MarcelJeucken(2001)分析了金融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了银行在环境问题上的重要作用。SoniaL且ban(2002)探讨了金融创新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金融业如何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等相关问题。1目前国内对碳金融的专门研究还不多,李华友、冯东方(2007)等在探讨环境金融的过程中,从金融对环境保护的支持机制的角度介绍了政策
5、性金融和金融产品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冯巍(2009)、刘奕均(2009)、李布(2010)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架构。王颖、管清友(2009)和蔡博峰、刘兰翠(2010)等探讨了在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的计价以及国际结算方面碳信用的国际货币性质。邵伟(2010)从碳银行业务创新、业务管理等角度介绍了国外已有的经验。碳金融在实践中也多体现在银行业的各类“绿色信贷”业务上。兴业银行在2008年开始尝试在信贷业务中采纳“赤道原则2”,却遭遇市场对其业绩下滑的担忧,这从侧面反映国内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
6、投入规模仍然有限,全面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仍未建立起来。北京、天津、上海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也积极开展国内碳市场的探索活动。1张伟、李培杰.国内外环境金融研究的进展和前瞻U].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2010年第4期田l堡蓬咂遂b固墨}{
7、
8、jj!
9、{ji;{l{
10、i}{;l:i;{j;;{;m儿。。。。。。Ⅲ{}}{{㈣川㈨㈣
11、;}
12、洲㈣川㈣{}i
13、{矧川川㈣㈣㈣㈣㈦㈣洲川嘲}
14、l{
15、㈣㈣㈨⋯
16、i;{{㈣㈣⋯㈣㈣㈦刖川㈨㈣m本文将通过介绍碳金融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探讨对我国碳金融体系
17、建设的启发作用。二、碳金融体系国际经验借鉴一个完善的碳金融体系应该包含制度、市场、机构和产品等要素。其中,碳排放交易平台在全球碳金融活动中最为活跃。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设计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三种灵活机制s,使得市场化手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为提高“气候公共物品”的稀缺性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发挥作用。(一)国际碳排放交易基础平台由于美国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目前有两种比较典型的碳排放交易平台,分别是强制性减排的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和自愿减排的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市场(CCX)。1.欧
18、盟排放贸易体系2005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c印一and—tmde)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排放交易体系,它涵盖了所有欧盟成员国,市场内的每一成员都被设置温室气体排放量上限,某一成员可根据单位减排成本用自己的减排量额度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易。此外,一些非欧盟成员国也自愿加入,如瑞士、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也参与了这一体系,通过双边协议等方式与其他国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