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24619
大小:53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4
《自信与自卑人格分析-曹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曹操的自信与自卑曹操的自卑曹操的自卑首先来自于其不明不白的身世。曹操的父亲是曹嵩,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腾虽贵为费亭侯,却自幼是一个宦官。而在当时的社会,宦官是被人歧视的阶层,深受那些出身名门的官僚士大夫的轻视。曹操的小名叫“阿瞒”,它可谓是曹操父祖对宦官出身之自卑情结的写照!它深深植根于曹操的潜意识。曹操的自卑也来自于他的相貌。东汉末年、魏晋时期的人都很重视个人的仪表风姿,曹操个子不高,相貌一无可取之处,这也给曹操带来了难以磨灭的自卑感。《三国志》中对于同时代重要人物的相貌都给予了正面描写,特别在谈及刘备和孙权的长
2、相时,都描述他们具有帝王之相,但对曹操的相貌却是只字未提,就是在《三国演义》中,也只有短短八个字“身长七尺,细眼长髯”。难怪匈奴使者来朝拜他时,他会自卑到让相貌出众的崔琰顶替他,自己充当卫士站立一旁,由此留下了“捉刀”的成语。曹操的自卑曹操的自卑曹操的自卑还来自于他极度的猜疑。最能反映曹操多疑性格的事件是他逃亡途中杀吕伯奢一家。吕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逃亡至此,伯奢一家欲备食款待。曹操听到磨刀的声音,以为伯奢要杀他,就在晚上把伯奢一家给杀光了。此外,太尉杨彪与袁绍结亲,曹操怀疑他要谋害自己,诬蔑杨彪以忤逆大罪下狱
3、,后经孔融力保才免于被杀。但其子杨修后来还是未能幸免于难,被曹操所杀。相较于隐性的自卑感,曹操的自信更流于外表。例如,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的张绣向他投降。不料,张绣后来突然反叛,并在乱军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建安四年,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并没有借此报仇,反而“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表现了非同寻常的气度。还如,曹操做兖州牧时,张邈叛逃,同时劫得部将毕谌之母、弟、妻、子,曹操同意毕谌去寻家人,毕谌叩头表示没有二心。不料毕谌一出门就投奔了吕布。等到曹操攻破吕布
4、,活捉毕谌时,众人都以为毕谌必死无疑,但曹操却褒赞他忠孝,又以毕谌为鲁相。曹操的自信人们有所不知的是,曹操对自己的妻室也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如,他后来的正妻卞氏出身于倡优之家,侍妾中尹夫人、杜夫人原为有夫有子之妇。尹夫人原为吕布属下秦禄之妻,携子秦朗改嫁曹操,后生曹矩。秦朗与曹操之孙曹睿年纪相仿,在曹睿执政时授以内官,升为骠骑将军。杜夫人原为大将军何进的儿媳,携子何晏改嫁曹操,又生子曹林和曹衮。曹操对养子也如同亲生,常在宴会中向客人介绍他们,并说:“世人有谁像我这般疼爱养子的?”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曹操
5、的自信曹操的多重人格分析8曹操的自信使得他具有开朗幽默的外向型人格,喜欢与人交往,曾得到了不少名士的关注。当时的名士许劭就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此外,曹操也时常以幽默轻松的姿态示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三国志》裴注引《魏书》记载,在两军交战期间,敌军使者去见曹操,曹操开玩笑地说:“你们想要看我曹操么?其实我也是一般人的模样,没有多长耳朵和嘴巴,只不过比较聪明而已。”在自信的对垒中,足见曹操的幽默随和。自卑还使得曹操变得十分敏感。例如,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曹操听到他的名声而召见他,令他常伴左右治疗自
6、己的头痛病。但华佗“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时常借口回家,曹操为此非常恼怒,将华佗拘捕回许昌,致使他最后死在狱中。在心理学中,自卑是个人自我评价偏低,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dler)认为,自卑感是推动个人追求卓越的动力。曹操因为自己不大光彩的身世和不够英武的形貌曾饱受歧视,为了对抗这种自卑,曹操采用了多种防御机制,以获得自信的补偿,这一方面表现为曹操具有极强的升华能力,另一方又表现为他极端的自恋。如何寻求职场中的自我协调面对职场中不同的境遇和挑战,人们要学会变通,完善自我,以寻求
7、职场的生存之道。俗话说,“江山难改,本性难移。”其实,人之一生都在追逐自我的人格完善和价值实现。由此,人格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怎样加以改变,并令其有可持续性发展。曹操的悲剧在于:他的自信不是稳定的,他的豁达是有选择的,所以他成为了一个矛盾体。所以,面对职场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人们要不断调整自我的状态。在这当中,人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坚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就是说,每个人的人格都存在很大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轻度的多重人格是自我完善的表现,但严重的多重人格则是不健康的表现。所以,人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变自我,以在职场中打
8、造最好的自我。2、 坚信自身的价值和努力就是说,要树立必要的自信,并清晰自己自卑与自信的来源。对于个人的自卑,要加以积极地控制和消除;对于个人的自信,也要加以努力地发扬和利用。要相信个人的努力及其效果,要给自己必要的成长时间。3、培养“耳顺功”就是说,人在职场,不是所有人都会赏识你的。所以,面对别人的批评,员工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孔子曾倡导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