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20450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4
《我国宏观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一---■•-件H题者容文科标作内15929.doc我国宏观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袁昱明ABSTRACTChallengesmetwithbylibrariesarcnotfromwithinbutfromthesociety,themacrolibraryscienceshoulddiscuss:throughwhatscopeandeffectdoesthelibraryactonthegrowthofnationaleconomyandthesocialdevelopmentandhowdoesthelibraryadaptitselftothepro
2、gressoftechnologies.suchasnetworkconstruction.1tab.4refs.SUBJECTTERMSLibrarianship一SituationsLibraryResearch一ApproachesCLASSNUMBERG251.5***为了找到振兴图书馆事业的济世良方,宏观图书馆学研究起步于80年代,但其后天发育不足;作为方法论,没能为全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所借鉴。1宏观图书馆学研究的沉浮图书馆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不是来白内部环境,而是外部人环境。危机和挑战不是产生于技术性环节;萧条同个别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同传统意义之读者服
3、务工作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有偿服务也不能最终解决图书馆的投资问题。也就是说引起图卩馆事业兴衰的主要矛盾不在微观层次。宏观图书馆课题是要研究图书馆以什么样的规模效应作用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图帖馆是否及如何发挥宏观、中观的规模效应;国家和社会是否认识到这种效应,例如能否计算、统计出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增长中有多少是由于图卩馆工作而增加的。只有认同这种宏观量化分析,社会和国家对图书馆的投资才有量上的意义。图书馆改革、发展、创新的许多课题分布在宏观层次上。彖图巧馆网络、资源布局、帖目编制、文献检索、计算机运用等都而临社会化问题,它们分别由宏观图书馆学、发展战略图书馆
4、学、图书馆広观经济学等各学科研究。我国图书馆求生存、谋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宏观控制问题。图书馆理论和工作从经验化走向理性化的重要标志是打破“馆内科学”的樊篱、引入整体系统方法、并与社会发展联系起來。为此,图书馆理论经历一•段Illi折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第一次否定打破了技术性、经验性的“馆内科学”Z窠臼,进入一种“深层次的考察”(例如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图书馆”)。但由于步履不稳健,又一头撞进了“思辩”的“众妙之门”。强烈的实践感为了在理论性和实践性中找到一个适中的统一点,対以偏纠偏的玄学倾向进行第二次否定,于是产牛“发展战略问题”、“広观现实问题研究”。
5、这就是说在宏观现实问题上,图书馆学既扬弃了经验性乂扬弃了“思辩”性。可见,宏观视角和对象的形成,是“新时期十年”图廿馆理论成熟的内在特征。图书馆宏观问题研究滥觞于50年代,80年代算是鼎盛期,但也只是作为副调,在微观图书馆学研究的急弦繁声的间歇中,偶获人听。至90年代有式微趋势。具体而80年代是“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整体考察”,“把图书馆及其活动置于社会的大巧景下”,“重新审视”其“内外环境”[1]。1989年,陈源蒸先生的宏观专著《宏观图书馆学》问卅,我国宏观图书馆学研究初具体系和完整性。但其反响犹如“空谷回音”。90年代広观课题向“发展、战略”图书馆学等延伸、移
6、植,不再将宏观方法、对象限于某分支学科的应用范围,而是逐渐泛化为许多分支图书馆学的共同方法和対象。例如''战略图书馆学”明确宣称发展战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2]。但问题在于:宏观问题研究为什么只能“借鸡主蛋”,为什么不能同时收拢到本学科下研讨,使研究更集中、更深入、更冇突破呢?权威写道:“图书馆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屮……信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第一层次问题[引。图书馆理论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19世纪的徳国学派只注重个别馆的“配备”、“馆员的知识技巧”,而到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尤其是谢拉,就注重“图书馆、知识、社会三者的关系”。在我国,刘
7、国钧先生把图书馆基础理论的对象界定为“图书馆事业”;黄宗忠教授的“才盾说”把图书馆基本规律同社会发展的基本才盾结合起來考察,获得粋学鸟瞰视角;周文骏教授的“情报交流”说更突破了文献信息的狭义性。以后的“图书馆系统”说、“社会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科学情报交流传递”说等,视野越开阔,就越逼近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及网络为宏观理论奠定了硬件基础。导致信息革命的技术手段主要冇电信工程、计算机等。计算机、联机使用的ASCII/图形组合体文件、CD—ROM全文数据库等为宏观网络理论作了技术铺垫。一旦“资源共享”在全社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基础
8、上实现,对“小而全”“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