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14392
大小:7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24
《储蓄合同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储蓄合同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小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屮文)储蓄合同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英文)ResearchonDepositAgreementandRelevantProblems作者:(小文名)杨健(英文名)YangJian所在院、系、所:法学院专业名称:法律硕士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姚欢庆副教授论文主题词:储蓄合同存款所有权实践性合同学习期限:02年9月至04年7月论文提交时间:2004年5月1目录引言1第一章储蓄合同概述・13第一节.储蓄合同的法律特征13第二节•储蓄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14一•存款人的权利.14二•储蓄机构的义务15第三节•储蓄合同
2、区别于传统的民事合同18第四节•储蓄合同是格式合同19第二章关于储蓄合同的几个重点问题的讨论…22第一节.关于存款所有权的问题探讨22第二节.关于储蓄合同成立问题的探讨27一•如何确定非现金标的储蓄合同的实践性?28二•储蕎合同成立之前的风险负担29%1.银行雇员私扣款项的储蓄合同是否成立34%1.ATM(自动柜员机)上的储蓄合同的成立35第三节•关于储蓄合同效力问题的探讨36一・概述.36二•储蕎合同的适格主体362第三章实践屮岀现的一些与储蓄合同纠纷相关的问题・・41第一节•银行支付假币的纠纷41第二节•存款人的挂失权利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42第三节存款
3、人合法继承人的继承标的是存款还是存款债权44第四节.存款被他人冒领的责任承担问题45第四章对我国储蓄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48一•储蓄合同有名化48%1.确认存款所有权属于银行50%1.明确银行的举证责任50四•加快电子签章的立法50%1.建立健全存款保险法律制度.51结束语・・52参考文献.53后记・563摘要储蓄合同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合同,现在在我国却欠缺健全的法律规范,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木文试图阐述清楚储蕎合同的性质、储蕎合同中几个理论争议比较大的问题以及实践屮经常岀现的纠纷问题。木文共分为四章,计三万余字。本文在第一
4、章小对储蓄合同进行了概述,讨论储蓄合同的法律特征、存款人的权利和储蓄机构的义务、储蓄合同与传统民事合同的区别、独特的格式合同问题。储蕎合同是存款人将存款交付银行,银行开具存款凭证的合同。由于储蓄合同是单务合同,存款人主要行使权利,负担较少的义务。其权利主要是支取存款、获得利息、申请挂失,储蓄机构的主要义务与存款人的权利相对应,即支付本金、利息,受理挂失,为存款人保密。储蓄合同已经逐渐脱离原來的一般的民法合同独立成为一种存款合同,与传统的民事合同(如消费寄托合同)相比有许多的独有特征。但是,传统民事合同的理论也适用于储蓄合同。现代社会格式合同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储蓄合
5、同作为降低交易成木的格式合同,有其独特性。储蓄合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金融商品交换合同关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因而处于国家严格监管之下。本文在第二章对储蓄合同中几个重点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储蓄存款所有权、储蓄合同成立以及储蓄合同效力的问题。我国法律关于存款的所有权归屈不明确,笔者认为由于货币的特殊性“占有即所有”以及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赋予商业银行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考虑,应该确认存款的所有权属于银行。储蕎合同是否成立关系到风险是否转移,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非现金标的的储蓄合同成立分两种情况:若是木银行口己签发
6、的票据口银行确认有效Z后合同就成4立,如果是其他银行的票据及其他债权应自票据或债权有效兑换时合同成立。储蓄合同成立之前,合同双方负有先契约义务,储蓄机构负有保护存款人人身、财产不受非法侵害的义务。因为储蓄机构的性质和社会义务使然。储蓄机构的职员在收取客户存款Z后私扣款项应该视为储蓄合同已经成立。银行职员私口扣留而未将钱交与储蓄机构,属于储蓄机构与其雇员的内部关系问题,应与储蓄机构和存款人的外部关系截然分开。关于储蕎合同效力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存款人的行为能力问题。笔者认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缔结储蓄合同并不一定耍通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可以由国家规定存款上限,相应的身份证
7、证明制度也要配套。这样,既有利于未成年人积累财富,也有利于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但是可透支的储蓄合同未成年人是不能缔结的。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实践屮岀现的与储蓄相关的纠纷问题,如假币问题、挂失纠纷、存款继承的问题。银行支付假币因为取款人举证困难所以常常引起纠纷。对此,取款人在营业部内取款当场验证款项的真伪,储蓄机构应当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所。在ATM上取到假钞应该注意保留证据,由摄像机拍录下來。实践中因为挂失也经常引起很多的纠纷,象假名存款的挂失的问题以及利用假身份证进行挂失的问题。虽然目前司法实践屮倾向于银行对身份证的审查限于形式审查。但是银行应该主动提高鉴别能力,为合
8、同的履行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