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探究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探究

ID:46491795

大小:7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24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探究_第1页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探究_第2页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探究_第3页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探究_第4页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口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探究摘要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集聚区,并对其分别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格局、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格局,对中国的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归纳,并进一步对相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

2、不平衡日益加剧,并呈现沿海、沿江、沿线集聚的态势的基本结论,并对我国人口分布集疏格局的形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然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城市化成为人口集聚的动力的观点。关键词人口集聚;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分级评价;城市化中图分类号C924.24;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3-0089-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3.017人口集聚是指基于各种原因,一定地理范围内的部分甚至全部人口向该地理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特定区域汇聚的现象、过

3、程以及趋势。相对应的,人口疏散则是指基于各种原因,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的人口高度稀疏或者不断向外流出的现象、过程和趋势。人口集聚和人口疏散都是区域自然禀赋不均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产物,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从人口和空间关系来看,人口集聚与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因此,研究一个地区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不同地区人口集疏的内在规律,而且有助于把握整体人口分布的态势和规律,更能体现区域内经济集聚程度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水平。用人口集的聚与疏散的对比来研究我国人口的

4、空间分布是我国人口地理研究的传统方法,从1926年竺可桢发表的《论江浙两省之人口密度》算起,这种方法已经沿用了80多年,1935年胡焕庸先生以全国人口密度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暧瑋(黑河)一腾冲线”,成为我国人口地理学研究至今难以超越的高峰[1]。建国后,我国开展了5次人口普查,基于这些普查数据,我国人口地理研究人员利用新的技术方法对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尤其近年来采用了GIS等技术,提出了大量新的观点,如葛美玲、封志明,吴静等[2-3],但由于计算人口密度只能反映人口空间的静态的分布,而这种静态的人口格局在短时间内无法改

5、变,因而研究成果整体上都是印证前人的观点,缺乏突破性的发现。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区域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差异均极为显著的国家,其人口集疏格局极其复杂,简单地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人密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进行探讨,或者单纯从人口本身来分析其形成机制,都无法系统地揭示中国人口集疏的内在规律和形成机制。鉴于此,我们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以分县为基本单元,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分区,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人口集聚的空间格局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1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空间集疏程度分级评价1.1模型

6、的构建为深入探讨中国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本研究选取人口集聚度作为指标,以2006年全国分县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全国分县人口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确定人口集聚程度分级评价标准,揭示了中国人口空间集疏的空间格局。人口集聚度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相对于全国人的人口集聚程度,可以用某一地区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上集聚的全国人口的比重(%)来表示,与人口丰度具有同等的价值定义,其计算公式如下:JJDi=(Pi/Pn)X100%(Ai/An)X100%=Pi/AiPn/An(l)式中,JJDi是i县的人口集聚度;Pi是i县的人口数

7、量,人;Ai是i县的土地面积,平方公里;An是全国土地面积,平方公里;Pn是全国总人口,人。在构建分县人口集聚度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根据全国分县人口集聚度的分布特征,结合县域人口数量,将全国❷2325❷个分县单元为了便于研究,研究组在全国县级单元数据的基础上,对部分单元进行了科学的归并,共计生成2325个县域单元。划分为人口密集地区(JJD>2)、人口均值地区(0.5(3)人口稀疏区。2006年中国人口稀疏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高达61.1%,其人口却仅占全国的4.88%o人口稀疏区全部

8、位于胡焕庸人口分界线以西的地区,其中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内蒙古高原东部和西部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地区、塔里木盆地东端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基本属于无人区。2中国人口的集疏格局2.1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平衡日益加剧,西疏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